其他各部和百姓,也都要加快速度,之前每天前進三十公里,從現在開始,日行二十五公里,夜行十五公里,提前半天時間抵達三屯營。
在座將領不知道聆敬陽為什么要突然提速,但也都是能征善戰之輩,早一點抵達三屯營總比在路上晃晃悠悠強,布置好任務以后,聆敬陽帶上騎兵營和步軍立即啟程,在夜色中向著三屯營奔跑。
與此同時,李狍也帶領兩千清軍從灤縣趕往薊鎮,三屯營就在薊鎮之中,只要趕到薊鎮,就能夠第一時間入駐三屯營,掐住那只大順軍喉嚨。
清軍從灤縣啟程到三屯營,比大順軍從界領口到三屯營距離要近得多,但是斥候傳遞情報需要時間,等李狍接到情報,揣摩出大順軍意圖后,在時間上清軍比大順軍晚一天起程。
就這一天時間,
(本章未完,請翻頁)
拉進大順軍和三屯營距離,只要清軍和大順軍鉚足勁,幾乎可以同時抵達三屯營,李狍立功心切,領著騎兵趕往薊鎮,步軍在后面保持正常速度,一路上都有清軍哨卡提供后勤服務,他們可以沿著大路一直走,就可以趕到三屯營。
兩只軍隊都在搶時間,聆敬陽帶領的大順軍沿著山麓走,一路上沒有清軍敢阻攔,聆敬陽和萬里云等將領說起,清軍主力部隊都在京城附近,這長城山麓幾乎沒有防守力量,要是蒙古部落還心向大明,越過長城,可以給清軍造成致命威脅。
雖然萬里云,李如風,董大器等將領都是大順軍擁躉,但此時也是站在擊敗清軍角度看待蒙古部落,如果蒙古大軍從高原南下,清軍將會吐出在關內占領所有土地,只可惜蒙古已經被清軍征服,成為大清國聯姻,部落也改編為蒙八旗,為清軍攻城略地。
萬里云和聆敬陽聳聳肩膀,和聆敬陽說道:“蒙古人就不要指望了,等咱們到了三屯營,可要搜集一些馬匹,提高速度啊。”
李如風很同意萬里云意見,石營如果沒有帶著老百姓,早就趕到三屯營,也不就害怕清軍會在三屯營伏擊,聆敬陽笑了笑,這些百姓跟著他們從永平府撤到山西,以后將會是石營鐵桿力量,不管是開荒種地,還是征收稅賦,這些百姓都不會有抵觸情緒,在地方上還可以以這部分百姓為基礎,不斷地擴充勢力范圍,聚攏流民,都能夠起到很大作用。
眾人繼續往三屯營前進,經過一天一夜強行軍,第二天傍晚終于抵達三屯營附近,而此時李狍也帶領三百騎兵趕往薊鎮,距離薊鎮只有十公里距離,但戰馬累得夠嗆,沒有體力繼續前進,被迫停下來休息。
清軍歇息這一個時辰,聆敬陽已經趕到三屯營郊區,他在三屯營外面觀看三屯營,和之前沒有變化,仍舊是破敗之景,正準備讓騎兵營入城看看,卻猛地發現三屯營里面有人影活動,聆敬陽一下有些懵,莫非清軍搶在他們之前占領三屯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