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山海關開始,石營后面就有清軍追擊,使得各部將領也實在是惡心至極,早就想打掉追兵,聆敬陽給眾將領介紹莫逸云,莫逸云在關寧軍是游擊將軍,比石營大部分將領接比高,他和眾人說起這只清軍戰斗力其實并不強,也就是人數較多,戰斗力就是末流雜牌兵,石營有能力擊潰清軍,但是想打一個殲滅戰,還需要諸位一起努力。
聆敬陽決定在延慶衛打殲滅戰,下令張羅輔和王堡兩部兵馬迅速入駐延慶衛,張羅輔和王堡得令,兩人帶領本部兵馬往延慶衛趕去,聆敬陽又把騎兵營一分為二,一部幫助張羅輔入駐延慶衛,另外一部繼續往前,繞過延慶衛,往北密切關注宣府鎮兵馬的動向。
怎么把清軍引入到延慶衛,聆敬陽冥思苦想,可這次不用他來,萬里云建議全軍就在延慶衛城里面駐守,故意引誘清軍,清軍反而不會進攻,不如讓后勤輜重帶著補給,往宣府鎮繼續前進,清軍想繼續追擊,就會進入延慶衛,石營全軍就在延慶衛和清軍決一死戰。
萬里云敢這么說,是因為他聽莫逸云介紹清軍戰斗力,沒有披甲人,都是由明軍地方守衛部隊組成的軍隊,戰斗力幾乎為零,只要在延慶衛擊敗清軍,干掉其首領,讓部分清軍散兵游勇撤回去,因為沒有骨干將領,短時間形成不了有效戰斗力。
這和聆敬陽強調的打一個殲滅戰幾乎背道而馳,他追求的是擊潰清軍,使得其失去組織和戰斗力,等到清軍任命新的將領上任,石營早就抵達宣府鎮。
聆敬陽看著莫逸云,莫逸云知道聆敬陽這是在征求他的意見,他和眾人說起為什么八旗兵沒有追擊石營,是因為八旗兵人數不多,只有依靠這些降軍,但只是擊潰清軍并沒有多大用途,因為在這只清軍后面,有數不清的八旗兵游走,倘若大部分散兵游勇撤回去,清軍只需要在附近調動一個八旗步軍校級別將領,就能夠聚攏散兵游勇,在輔助少數八旗兵,就可以再一次發動進攻。
如果殲滅降軍,清軍就只有調動各地八旗兵來追擊,在座諸位都知道,清軍絕對不會把寶貴的八旗兵,來追擊石營這支小部隊,只有去調集其他各地降軍繼續追擊,這樣一來,石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從清軍勢力范圍沖出去。
萬里云頗為不滿看著他,雖然他在關寧軍是游擊將軍,可這是在石營,石營可是大順軍,你一個關寧軍在這里裝什么大尾巴狼,聆敬陽問莫逸云,明軍投降清軍以后,有沒有可能會再一次回到大順軍或者是明軍?
莫逸云搖搖頭,和聆敬陽說起清軍改編降軍,首先是發放足夠軍餉,就這一招幾乎讓大部分降軍死心塌地跟著清軍,還有少量八旗兵壓陣,幾乎不會再一次回來。
聆敬陽想了一會,不管能不能殲滅追兵,都要打掉部分追兵,冷如鐵沒有發言,在看著眾人有些沉悶,他站出來,提出一個新穎的戰術。
能否讓一支部隊駐守延慶衛,給其三個月糧草,死守延慶衛,在這里和清軍死戰不退,等到全軍抵達宣府鎮,在宣府鎮站穩腳,再帶領主力將他們救回來。
這一招讓人傻眼,很多人面面相覷,雖然延慶衛易守難攻,可這是在清軍大后方,面對清軍五千雜牌兵進攻,已經是極限,要是清軍下定決心拔掉延慶衛這個后方釘子,留守延慶衛的部隊豈不是被清軍吃的精光。
這個計劃被聆敬陽,和其他將領否決,可是冷如鐵卻做出一個出乎眾人的決定,他意志堅定和聆敬陽請戰,他愿意領兵死守延慶衛,為石營軍民爭取時間和空間。
還和眾人說起只要他能夠守住
(本章未完,請翻頁)
延慶衛,清軍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繞道,要多用兩天時間,有這時間石營已經突圍到宣府鎮,另外一條路是硬攻延慶衛,清軍沒有紅夷大炮,以及延慶衛守軍糧草充足,冷如鐵有信心堅守到糧草耗盡。
聆敬陽再一次怒斥冷如鐵,這是在異想天開,一個小小延慶衛,不過是一個明軍在各地的一個兵站,怎么能夠抵擋清軍全力進攻,就算是大軍在宣府鎮站位腳跟,也不見得有能力殺回延慶州,將這支孤軍救回來。
萬里云和莫逸云等將領雖然不贊同,卻從內心由衷的敬佩冷如鐵的肝膽過人,他們很多人都沒有這個勇氣在清軍大后方堅守,可冷如鐵這一次卻像是頭鐵娃,非要帶領部下死守延慶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