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后營制將軍李過之命,前來邀請聆都尉,還有麾下軍民撤回到宣府鎮,加強宣府鎮防守力量,阻擋清軍北上和山西叛軍勾結在一起。
李過為了讓聆敬陽回來,可是讓高一功來做說客,足可以看出來李過非常重視聆敬陽,希望聆敬陽撤回到巡撫真,和他一起死守宣府鎮,在京城北面給清軍足夠壓力,迫使清軍不得不調集重兵,防止后營發動突襲進城,實施斬首行動。
聆敬陽連忙招待高一功入座,高一功也沒有客氣,坐下來后和聆敬陽傳達李過建議,聆敬陽靜心聽完,一口氣回絕高一功。
這可把高一功氣得夠嗆,聆敬陽竟然拒絕李過的好意,李過是誰,可是陛下親侄子,他高一功又是誰,是陛下小舅子,兩大皇親國戚來游說聆敬陽撤回到宣府鎮,是保護聆敬陽的這點兵馬,怎么會這么不知好歹。
聆敬陽看著高一功臉上怒氣,呵呵一笑,心平氣和說道:“高將軍,你和李將軍,還有后應弟兄們的一番好意,我聆某人心領了。”
高一功剛想開口,聆敬陽卻又繼續說道:“末將以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萬里云,高一功等將領都有些驚愕,聆敬陽繼續侃侃而談,如果石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縮回去,和后營駐守宣府鎮,將會受到兩面夾擊,西面是山西叛軍,南面是清軍八旗兵。
以宣府鎮狹小地帶以及后營和石營兵力,將會被清軍,叛軍摁著打,與其這樣不如打出去,后營死守宣府鎮,可以盡全力和清軍作戰,他可以帶領石營在大同府和叛軍爭奪,給后營和石營爭取活動空間,高一功聽后,沉思良久,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比兩軍抱團死守宣府鎮更具有可行性。
萬里云也琢磨透聆敬陽用意,也勸說高一功,石營在山西牽制叛軍,在宣府鎮和大同府邊境進行拉鋸戰,讓叛軍始終不能踏入宣府鎮,和清軍勾搭。
如果后營守不住宣府鎮,后營可以撤到大同府,從大同府南下太原府,還可以和石營一起進攻叛軍,將叛軍逐出去。
高一功被徹底說動,他這一次帶來五百將士,在啟程前,李過授予他見機行事權利,他心想石營去大同府和叛軍爭奪地盤,兵力有些不足,慷慨的把五百士兵送給聆敬陽,只帶著少數心腹回去和李過復命。
聆敬陽感激不盡,高一功卻表示不用客氣,他和聆敬陽表示,如果清軍舉力進攻宣府鎮,后營一軍之力也支撐不了多久,聆敬陽還需要盡快打下大同府,為整個大順軍爭奪生存空間和穩固防線。
大順軍這點非常好,沒有同僚間過分的爾虞我詐,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換做是明軍,絕對不可能給聆敬陽留下五百士兵。
高一功在石營休息半天,就帶著部下回去,聆敬陽也下令石營突襲天成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天成衛城,給石營軍民打下一個立腳點。
這一次突襲任務很重要,是全軍進入山西第一戰,必須要一鼓作氣占領天成衛,否則士氣會受到很大打擊,全軍軍民失去信心,撤回去更是讓石營成為笑話。
所以聆敬陽這一次集中主力部隊,突襲天成衛城,后勤輜重營里的密云鎮百姓,有部分人是匠戶,會制作攻城器械,他們開動馬力,在其他軍民配合下,連夜制作出五十副攻城梯,六輛攻城錘,這些武器是攻城利器,雖然制作的比較粗糙,可攻打天成衛城,絕對是夠用。
天成衛城守軍是姜瓖弟姜瑄地盤,他為陽和衛副總兵,提督天成,陽和,高山三衛,騎兵營進入天成衛地界,他就接到這個消息,立馬調動陽和,高山兩衛兵馬支援天成衛,又讓部將連夜趕回大同,向姜瓖匯報大順軍從宣府鎮殺來,請求姜瓖出兵增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