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讓正在和姜瑄等將領商議下午攻城,突然聽到軍營外,有將士高聲呼喊有敵襲,連忙帶著將領沖出去,在軍營北側,東側,西側都有大順軍往軍營殺來,姜讓怒罵姜瑄:“你在城外的斥候去哪了,怎么沒有發現城外還有大順軍?”
姜瑄也是一頭霧水,但此時大順軍正在拔營,他也沒有和姜讓多說,帶著部隊頂上去,想將大順軍驅逐出軍營,后營將士不給他機會,三軍將士用命,一鼓作氣攻破叛軍五座軍營,向著姜讓等中軍大營發起進攻。
叛軍人數更多,雖然損失不少兵馬,但是在姜瑄帶領下,逐步頂住后營突襲,開始扭轉戰局,后營陷入苦戰,就在這時,聆敬陽領著石營能夠戰斗的軍民一起殺出城,支援后營作戰,炮營也終于開始發威,僅有的四門大將軍炮發出怒吼,雖然沒有給清軍帶來質性傷害,卻也鼓舞人心。
石營數千軍民就像一陣強心劑,扎進后營肌膚中,讓后營爆發無限戰斗力,兩只軍隊就像是潮水一樣,不斷侵襲叛軍軍營,叛軍逐漸抵擋不住,姜瑄撤回到中軍,和姜讓說道:“兄長,這大順軍是頭太猛了,咱們還是撤吧?”
姜讓跺了跺腳,下令撤退,兩萬叛軍頓時崩盤,撒開腳丫子往高山衛和陽和衛撤退,大順軍這一次沒有保留,在李過和聆敬陽帶領下,一路追殺,一口氣殺出十里地,殺得叛軍尸橫遍野,跪地求饒。
李過領著部隊往高山衛追擊,聆敬陽領著部隊往陽和衛追擊,追的叛軍上氣不接下氣,大順軍窮追不舍,姜讓和姜瑄說道:“分開撤退,這兩地也不要了,趕緊撤回到大同城,快啊。”
姜瑄還想帶著部隊死守陽和衛,可聽姜讓這么說,又看到部隊被殺得七零八落,就算是撤回到陽和衛,也是一群喪失斗志的散兵游勇,強迫部下死守,部下會把他綁了送給大順軍,還不如多帶人撤回到大同城。
叛軍放棄陽和和高山兩地,后營
(本章未完,請翻頁)
和石營光復這兩地,繳獲大量糧草等輜重,聆敬陽帶領后營入駐陽和衛,李過領著后營占領高山衛,至于天成衛,全部軍民撤到陽和衛。
李過也沒有想到竟然一口氣光復兩地,但這仍然不能阻止他南下念頭,在高山衛歇息一會,他帶著部隊來到陽和衛,聆敬陽也帶著人去高山衛拜訪他。
兩人在半路上不期而會,聆敬陽向李過致以最高謝意,李過接受他的謝意,和他說道:“聆都尉,清軍大軍正在宣府鎮云集,這一次還有更多紅夷大炮,我軍必須趕到太原府,在太原府組建新的防線。”
聆敬陽就是不愿意撤退到太原府,和李過表示他的想法:“將軍,我部兵馬撤退到太原府,大同府叛軍和清軍合二為一,以大同府地勢,可俯視太原府,清軍和叛軍順勢而下,直下太原府各州縣,我部兵馬絕對抵擋不住。”
他還是想在大同府這里打下一顆釘子,將清軍從中砍斷,可李過認為大順軍實力比不過清軍,等清軍帶來的紅夷大炮抵達戰場,百炮齊發,可以轟倒一切擋在前面的城墻。
石營和后營以天成衛,高山衛,陽和衛三城據守,只是給清軍送去大禮包,讓清軍一個一個吃掉,他見說服不了聆敬陽,突然換一個口氣,和聆敬陽說道:“聆都尉,我乃后軍制將軍,級別比你高,陛下下令各部兵馬在太原府集結,你莫非想抗旨?”
這句話讓聆敬陽感覺到一絲絲寒意,他早就有不臣之心,可畢竟石營在名義上還是隸屬于大順軍右營,他也不過是一個兵力較多的都尉,在李過面前,就是一個中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