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衛和蔚縣都有著不俗戰績,后營將領對兩人成為后營軍隊持歡迎態度,聆敬陽也是稱贊大順軍內部氛圍融洽,要是在明軍,他和李道力早就被打發到左邊遠地方,成為炮灰軍。
李過隨后召集眾將領在兩側分坐,眾將領也是噤若寒蟬,等待李過發話,李過陰著臉和眾人說起當前的局勢,陛下率領部隊撤退到陜西,意欲死守陜西大本營。
眾所周知,想要守住陜西,必須要守住山西,倘若山西被敵對勢力搶走,以居高臨下地形,只要攻破潼關,整個陜西都暴露在敵對勢力鐵蹄之下,陜西一貧瘠之省,養活不了多少人,大順軍糧草和兵源也都會枯竭。
李過要求各部將領做好死守雁門關的準備,根據陛下圣旨,駐守在河南的部隊正組織一場反擊戰,他們作為山西防守衛戍部隊,和駐守在平陽府的唐通部形成掎角之勢,將清軍擋在山西以東,伺機進攻大同府叛軍,這個任務很艱巨,可必須要完成。
眾將領紛紛交頭接耳,前營被清軍擊敗,制將軍谷可成陣亡,由此可見清軍實力強勁,遠不是明軍所能夠媲美,高一功站起來和李過說道:“將軍,我部今日得到聆將軍,李將軍兩位良將,還有數千兵馬,末將以為可以死守雁門關。”
張能坐在李過下側,也站起來表示可以死守雁門關,但死守雁門關并不是長久之計,就算是守住雁門關一個月,往后應該去哪?
很多將領認為張能說的很對,后營一軍之力,可以和清軍短時間廝殺,可長久下去,絕對打不過清軍,還有跟著清軍作戰的綠營兵。
聆敬陽雖然是左威武將軍,可在他上面還有左果毅將軍張能,右果毅將軍馬重僖,賀蘭,路應標,高一功等將領,就算是威武將軍,都還有正威武將軍。
他和李道力兩人一言不發,靜靜地聽其他將領各抒己見,很多將領私下并不贊同死守雁門關,大順軍在山海關和清軍一戰,永平府又戰,北直隸再戰,大順軍一敗再敗,眾人覺得以為死守不是很好的辦法,尤其是清軍還擁有強大的火炮部隊,這些火炮殺傷力巨大,大順軍火器部隊也有,可都是依靠投降明軍組建而成,論事戰斗力,還是武器和凝聚力,都遠遠比不過清軍。
李過不斷地點頭,部下說的有些道理,他突然看著聆敬陽,和他說道:“聆將軍,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聆敬陽正一門心思在思考諸位將領意見,冷不丁被李過點名,連忙站起來,和李過,還有張能等將領說道:“諸位大人,末將資歷淺,威望低,怎敢班門弄斧。”
“聆敬陽,你就別在這謙虛,我后營可不像那些明軍,誰有本領,誰就上位,你在山海關,永平府,還有密云鎮和清兵打得不錯,我軍在雁門關也需要你這樣的智將出謀劃策,大家也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夠和清軍一爭高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