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改之前愛民如子形象,聆敬陽不明白他為什么轉變這么快,王牧內心其實很矛盾,在大順軍還沒有攻破京城之前,他和同僚整日滿口仁義道德,等大順軍攻破京城,陛下生死不明,清軍又入關后,他猛地發現仁義道德就是個笑話,不能說服敵人,更打不走敵人。
因為說多了,敵人上前就是一刀,很多敢說話的同僚被殺的人頭滾滾,剩下都明哲保身,大順軍來了就投降大順軍,清軍來了就投降清軍,再也沒有半分傲骨。
當他看到聆敬陽帶著部隊從北直隸到山西一路血戰下來,王牧悟透了,去他的仁義道德,只有絕對實力,才可以和別人仁義道德。
他不再堅持內心打的道德標桿,取而代之的是盡一切努力,從老百姓手中獲取物質的酷吏,他請求聆敬陽八稅一,聆敬陽想都不想,怒斥他這是在玩火。
“王大人,你把稅賦收得這么高,不用清軍打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來,那些本已經倒向我們的人,會再一次投奔清軍和其他勢力,殺雞取暖的事情要不得啊。”
“都督,還是那句話,我們輕徭薄賦,只會便宜清軍,不要等清軍打進來,給清軍做嫁衣了。”
其實他說的有些道理,可聆敬陽就是不同意。】、
突然,王牧仰天長笑。
“聆都督,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如此顧及名聲,又怎么能帶領蒼生走出戰火呢?”
說完以后,王牧突然掛冠而去,這一幕驚呆了眾人,聆敬陽也是連忙去追王牧。
他一把拉住王牧的衣角,挽留王牧不要離開,王牧卻傲然的表示,道不同不足為謀,毅然離開聆敬陽和崇禎朝廷,回到山野,不再過問世事。
聆敬陽見他執意要走,說道:“王大人,你掛冠而去,成全自己美名,卻是禍害蒼生。”
王牧被禍害蒼生這句話激怒,扭頭和聆敬陽說道:“聆都督你放心,我走后,絕不會投奔其他人,會帶著書童隱居山野,不問世事,王某和諸位就此別過。”
他是一個內政人才,聆敬陽也有容人之度,斷然不會讓他離去,再一次挽留他:“你走后,誰來打理內政,誰來籌集糧草,誰又來安撫百姓,你就忍心棄之不理嗎?
“不是棄之不理,是你在自取滅亡,你口口聲聲要重開大明,抵御建奴,平定戰亂,可你做的又是什么,你的兵馬看似很多,其實就是沒有根的浮萍,只要一次戰役失敗,就會被打得爬不起來,因為你只是飄在天上,完全不懂得老百姓在想些什么。”
聆敬陽實在是不想和王牧這等文人爭論,倒是他聽到最后一句,王牧說他不懂老百姓想什么?
其他人也不懂王牧為什么會這么說,看著眾人驚訝表情,王牧調整一下呼吸,說道:“當你轄區百姓的性命朝不保夕,沒有人會感謝你輕徭薄賦,只會說你婦人之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