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處理完了,王冥三人也回到了鎮里,找到了呂超,然后將那只黑熊手臂交給了呂超,讓呂超前去復命。
不久之后,呂超帶著報酬回來了,雷明和陳才每人拿了五十萬,剩下的全給了王冥,王冥也沒有拒絕,收下報酬之后,王冥和呂超道別了。
“呂大哥,以后有事的話,還可以來找我,就此告辭了。”
“哈哈,好,如果有事的話,我一定會再去麻煩王先生的,王先生慢走,路上注意安全。”
因為之前已經答應好了涵涵,要帶她們去泰山,所以一回到家,王冥就開始準備旅游的用品,涵涵也已經放假了,一切準備就緒,王冥和胖子帶著幾個小家伙和顏嬌開始出發,前往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隸屬于山東省泰安市,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代表景點有陰陽界、桃花峪、傲徠峰、玉皇頂。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縱橫,水資源較為豐富,總儲量達30.4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4.97億立方米,地表水15.46億立方米,可利用量26.08億立方米。
泰山河溪以玉皇頂為分水嶺。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黃河,東面的石汶河、馮家莊河、南面的梳洗河、西溪,西面的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由于泰山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蝕力強,河道受斷層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谷底基巖被流水侵蝕多呈穴狀,積水成潭,容易形成潭瀑交替的景觀。泰山的瀑布主要有黑龍潭瀑布、三潭迭瀑和云步橋瀑布。
泰山因裂隙構造發育,所以裂隙泉分布極廣,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有名的泉水數十處,如王母泉、月亮泉、玉液泉、龍泉、黃花泉、玉女池等。泉水甘冽,無色透明,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系優質礦泉水,被譽為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之一。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統和奧陶系石灰巖巖層向北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處出露成泉。從錦繡川向北,泉水汩汩,星羅棋布。北麓丘陵邊緣地,巖溶水向北潛流,并紛紛涌露。
更有傳說,東岳大帝為泰山神,又稱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
相傳,人死后歸地府管,而神死后,則歸泰山神管,泰山自古以來就充滿了神秘,這一次,王冥一行人,就要去那最神秘的泰山。
相傳遠古時期,黃帝曾登過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
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前219年)、秦二世、漢武帝(前110年、前109年、前106年、前104年、前103年、前98年、前93年、前89年)、漢光武帝(56年)、漢章帝(85年)、漢安帝(124年)、隋文帝(595年)、唐高宗(666年)、武則天、唐玄宗(725年)、宋真宗(1008年)、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
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
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