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所言有理。”
天下之大,非九州而已;九州之大,亦非書卷可以詳盡。縱是撰寫《九州山川志》之人,也未敢斷言,踏遍九州山川,覽盡四時風貌。世上總有些奇景,有些奇人,鮮有人知。
“與其憑空揣測,倒不如等大師兄出關,問問他,不就知曉了嗎!”景浩所言才是最為切實之法。
感應天地靈氣躁動,三人便已知曉,重昀出關在即,最多不過半柱香,或是更快。
提早放課,景浩自是樂得清閑,卻是苦了百里念笙。學堂內的師弟師妹們聽聞五師兄游歷歸來,紛紛跑出前門“迎接”,說是迎接,其實不過簇擁著百里念笙,七嘴八舌地打聽著山下發生的趣事。孩童嘛,便是如此。卻是害苦了百里念笙,方才回到學宮,尚未向夫子請安問候,便被圍得寸步難行,實在有失儀禮,百里念笙心中只盼,夫子莫要怪罪才是。
最令百里念笙頭疼的,倒并非這些孩子們,而是他們天馬行空的問題,一個個可是把百里念笙難住了。旁人外出游歷,若非為修行找尋天材地寶,便是飽覽世間風光,增長見聞,學以致用,唯獨百里念笙是個例外,他游歷人世這些年,旨在尋找鑄劍的上好材料。偏偏百里念笙不使劍,可謂怪哉。
此刻,百里念笙心中想的竟是三師兄伏禹柯,假使他在身側,孩童們怕是當即便安靜下來。
“五師兄,劍匣內是你新鑄的神劍嗎?”卿九九指著劍匣問道。
終于有個問題是他能夠開口的了。
百里念笙回道:“劍匣內是我今次下山鑄就的三柄寶劍,各有非凡之處,帶回稷下,希望師父及各位師兄弟們品鑒一番。”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五、五師兄,你看,”不知哪位師弟有些驚慌地叫道,“那劍匣在、在動!”
側目看去,百里念笙果真發現,馬背上的劍匣竟在不規律的抖動,像是受了什么召喚一般。百里念笙立即打開劍匣,卻見其余兩柄劍皆是安安靜靜躺在劍匣之中,唯獨那柄烙印有朱雀紋路的劍,此刻正在劇烈震動,似乎想要掙脫劍匣的束縛,向著某處飛去。
百里念笙驚異,一路走來,三柄劍皆無任何異樣,怎的剛剛回到學宮,便出狀況,恰巧還是那一柄劍。
不待百里念笙出手鎮壓,那劍便掙脫了劍匣的束縛,直上云霄。
那是明心潭的方向!
“莫非與大師兄有關?”看那劍飛往的方向,百里念笙心中不由得生出猜測。
顧不得向師弟師妹們解釋,百里念笙抱起劍匣,便追著那柄劍,飛往重昀閉關的明心潭。一時之間,學宮內眾人皆是仰首以觀,看那竹林海之上,一人一劍,一后一前地追逐,好生有趣。
明心潭畔佇立的三人陡然間感應到異動,原本聚集在重昀身旁的天地靈氣,此時驟然散去,不見天雷,不聞地火,大師兄是否渡劫成功呢?疑問縈繞在每個人心中。
當時是,重昀緩緩睜開眼睛。那雙眼睛一如當年,清澈似滿天云海,又透著幾分頑石般的堅毅,銳利勝碧海蒼龍,宛若駐足云端,俯瞰眾生蕓蕓,偏偏是這樣一雙眼睛,覽過世間,卻難掩一絲迷茫。眾生皆有迷茫,卻不知重昀的迷茫是何。
似有所感應,重昀稍稍側目,伸手凌空一握,寶劍便飛至他手中,劍身朱雀頓時如獲生機,仿佛要唳鳴九霄。
“好劍!”重昀揮舞著寶劍,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