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曾剛要吆喝,忽然腳邊潑來一盤夾著魚雜碎的臟水,濺得他的褲腳都濕了。他驚得跳了起來,抬眼望去,原來是旁邊擺攤賣魚的壯漢潑來的。
那壯漢雖然生得五大三粗,但倒是笑容滿面,他也一邊招待著顧客,一邊手里利落地宰殺胖魚,嘴里也沒閑著:“對不起啊大哥,我這太忙了,順手就一倒,你是文化人,別和我這粗人計較。”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讓他伸手打人,他又沒打過。開口罵人,他也罵不出。老曾吃了悶虧,一下子瀉氣了一樣,連帶著要叫賣的吆喝也像啞了火一樣,比楊志的聲音還小。不僅小,還沒勁。
賣魚壯漢有點歉意,趁生意間隙的功夫,扯起那大嗓門說道:“兩位大哥一看就是文化人,我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也看得出你們這對聯寫得好。”
“但是,”聽話要聽轉折,這個道理楊志和老曾還是懂的,所以他們擺出一副愿聞其詳的樣子,凝神看著賣魚壯漢。只聽他說:“你們這對聯啊,字好,不認識字的都能看出來。但是啊,如果是我,我也不會買。”
“為什么啊?”兩個教書匠奇怪地問道。
“字不好,那肯定沒人買。字再好,也不能當飯吃。我讀書少,不認字,反正就感覺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對聯不一樣。但是我又說不出。要不你們去前面店里看看,那有一家專門賣對聯的店。”
楊志聽了,決定讓老曾看著攤位,自己去看個究竟。
左拐右拐,拐到轉角處才看到一家專門賣對聯的店。原來這家店平時只是賣香燭的,到了臨近過年的時候,才換成賣對聯燈籠這些東西。過完年,又恢復成原來的店鋪。
老曾在那左等右等見楊志不回來,吆喝又吆喝不來顧客,就和賣魚壯漢攀談起來。等楊志回來的時候,老曾已經從壯漢從哪進貨聊到了家里的貓不吃魚上面去了。
見楊志回來,他好像邀功一樣說:“小楊,你別看這位魚大哥一天到晚和魚打交道,不是宰魚就是刮鱗,但是一天下來,掙的還不少呢!”
壯漢聽了,有點不好意思,趕緊說:“沒文化,沒辦法,只能干臟活。你們文化人,吃不了我們這苦。”
老曾見楊志愁眉苦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臉地回來,趕緊把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問道:“怎么樣?看出什么門道來了嗎?”
“看出來了。”楊志垂頭喪氣地說。
“這是怎么啦?”老曾問道。
楊志說:“老曾,咱們這一大早可都是白忙活了。”說著,就開始收拾卷起那些掛在車把上的對聯。連旁邊的魚壯漢都停下手上的功夫看他們。
老曾連忙制止,說道:“你怎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呢!我就不信,咱們的對聯寫得不好?我倒要親自去看看!”說罷他就往前走去。
楊志拉住他,說:“咱們的對聯就是寫得太好了!”
“這是什么意思啊?”老曾納悶了。
楊志說:“曾老師,你看,舞文弄墨你是一把好手。念的詩比我寫的字還多。我去看了別人店里的對聯,絕對沒有你的詩好!”
“那不就成了?怎么要收起來呢?他們肯定賣不過咱們。”
“快別說了,”楊志哭喪著臉:“人家店門口都快被踏破了,人來人往,生意好得不行!”
“那是什么道理?”
楊志說道:“就是別人不要寫得好,要寫得妙!”
“什么叫寫得妙?”
“你說現在大家伙最希望什么?”
老曾答道:“那自然是過上好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