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村里的人就來找楊志,問他能不能先暫時當一當村里的會計。
原來村里的老會計聽說老楊媽去省城治病了,還治好了,也起了去省城治病的心。
他問過老楊媽過程之后,覺得有病就該治病。他也是咳嗽了很久了,怕耽誤病情,二話不說,收拾了行李,就和兒子奔著省城去了。
一兩個月內他估計都不會回來,回來了也不一定還能當會計。畢竟像老楊媽,做完手術后元氣大傷的樣子,沒一年半載可能也修養不回來。
楊志正發愁去哪掙錢,往遠的地方去,又照顧不了自己媽。呆下來,又沒別的營生可以干。總不能又回來東西兩鄉賣豆腐吧?去德城他是不想再去了。
當初是怎么走出去的?現在還走回頭路?
現在村里讓他暫代老會計的職位,他想了想,覺得也行。
至少又有事情做,又有一點收入,又能照顧媽。他想先照顧媽一段時間,再想其他營生也不遲。
做會計是一點都不難,本來他在學校當代課老師就什么都教,村里的帳目又不復雜,就這么點事情,他的知識是綽綽有余。
偶爾有不懂的,買本會計的書回來翻翻,也能應付過去。村里的人要求也不高,看他沒出什么大錯,也就沒話好說了。
日子過得飛快,會計的活不繁重,他每天花了心思做飯菜給媽吃。他決心把剩下的錢都用來給媽補營養。
其余時間,他都和旁邊房間的老村醫一起呆著。
會計的工作固定在祠堂里的房間做。祠堂除了正廳是拜祭祖先的,其他一圈房子都空著沒人住。
村子里的人就把祠堂周圍的一圈房子各派了用處,院子用來曬谷、有些房間用來做公共的谷倉、有些則用來做村子辦公的地方和接待其他地方來的領導的地方。
剩下兩間最亮最正的前面的房子,一間用來做會計用,儲存各種文書資料。另一間就是老村醫的屋子,用來給村里的人平時有點什么頭痛蚊蟲叮咬發燒感冒好有個地方看看
(本章未完,請翻頁)
。
老村醫主要還是看中醫。楊志每天完成自己的事情,沒事做,就經常跑到老村醫的屋子去看看,有時候也盯著老村醫抓藥,有時候默默記一下。
老村醫看他來得勤,經常給他講一講中醫的藥理,又讓他學著怎么分辨那些藥材,有時候還教他一些口訣。
幾個月下來,他竟也能把屋子里七八成的中藥都記熟了、能分辨了。
“再過一段時間,你都快能趕上我了。到時候我要是干不動了,你就來接我的班吧。”老村醫笑呵呵地說。
“那哪能啊?”楊志連忙謙虛地說,他知道他只是懂點皮毛,人家老村醫也僅僅是客套客套。
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地過下去。楊志和老村醫看也沒什么大事,有空兩人就一起走象棋,每天不殺個幾十回合,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這天早上,楊志一忙完會計的工作就又來到村醫的小屋,結果一進門,就看見一個衣著樸實、氣質儒雅的老人背對著門和老村醫說話。
老村醫和他打了個招呼,又連忙招手叫他過去,他才看清來人,同時和來人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