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堂,就是古屋或者祠堂前方的那一大塊院子,方方正正的,敞亮、開闊、地方大,村子里的人只要收割了稻谷,都會把生谷子搬去那里曬。
一行人趁著夜色,楊志在前面拉著板車,李惜和楊群呆在一邊推著,曾嫂子在另一邊也推著,才把谷子拉到了曾家祠堂的地堂里。
別說,雖然是大晚上了,月亮也升到頭頂了,月色正濃,但是祠堂里還不少人呢。
看來大家都在這里曬谷。
不,是攤谷。
是把谷子一袋子一袋子地倒出來,然后用木耙攤開那些谷子,還要把那些粗的混進去的碎屑禾稈耙出來,最后把谷子攤成薄薄的一片,等待第二天的太陽一出來,就曬干了。
他們三人把稻谷都卸下來之后,就開始一袋子一袋子的稻谷倒出來攤開,耙干凈。
為什么是三個人?
因為李惜已經口渴得喉嚨快要冒火了。
不知道是村子里誰家這么好心,用木桶裝了一大桶的茶水放在那里,每個人口渴了就去喝。
李惜看到了,簡直是好像田鼠看到稻谷,挪不動道。
楊志早就已經想叫她趕緊回去休息喝水的,但是又怕夜色這么濃,她走夜路要是看不清摔進魚塘里怎么辦?
所以才沒讓她先走。
現在看到茶水,就算李惜自己不去喝,楊志都恨不得要把水端到她面前。
現在看到茶水就在地堂的一個角落,就叫她趕緊去喝。
李惜去到那里,拿起自己水壺裝滿水就往肚子里灌,一連灌了好幾壺,直到看到水桶都只剩下小半桶了,她才很不好意思地看看四周,發現四周根本沒人看她,才裝作若無其事地走開。
這時,楊志他們已經把稻谷都攤開耙干凈了。
其他攤谷子的人也陸陸續續地走了。
曾嫂子也是對他們謝了又謝,才愿意拉著板車回家。
那只田鼠,當然是在楊志的手里,老老
(本章未完,請翻頁)
實實的,一動也不敢動。
李惜因為懼怕那只田鼠,就跟楊群走在前面慢慢往住處走,楊志只好在她們身后亦步亦趨。
天公作美,第二天是個大晴天,第三天還是個大晴天,楊志家的稻谷和曾嫂子家的稻谷,經過三天的暴曬,已經全部曬干了。
谷曬干了之后,要用風柜把那些空癟的谷子吹掉。
風柜,是一個類似木柜子的農具,有個手搖的柄,上面是個漏斗形狀的木桶,中間是個風車一樣的木扇頁,前方是空癟谷子的出口,下方是沉沉的飽滿的谷粒的出口。
一個人負責把稻谷從上方漏斗桶里灌,一個負責搖手柄,那些空癟的谷子從前方吹走的時候,柜子下方的籮筐,也裝滿了流出來的飽滿的谷粒。
滿了兩籮筐,湊夠一擔,就可以挑去谷倉那里存放。
每家每戶在祠堂里,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谷倉。有些人家田地多、人口多的,那谷倉就能占滿一整個房間。有些人家糧食少的,干脆放在自己家里。有些人家則嫌挑回家麻煩,直接做了大的木桶,把谷子封存起來,放在祠堂的大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