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李惜算是見識了鄉下地方是多么看重這一天外嫁女回娘家走親戚了。
門前的大馬路從早上六七點鐘天剛蒙蒙亮,那些騎車的人、騎摩托車的人都絡繹不絕、川流不息。
偶爾還能看見幾輛小汽車開過。
不過,更讓她驚喜的是,她的小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在西鄉,走親戚的話,會隔兩斤豬肉,再捉一只雞,拎著去走親戚。要是以前,還會帶上兩斤米和一筒掛面。
不過現在好像風氣變了,大家都趕時髦了,豬肉和雞還會繼續帶著,但是米和面條就不帶了,改為帶水果和餅干。
很多路過的人,也許是本來想著去潭鎮再買水果餅干的,但是經過李惜的小店,看到有水果和各色餅干,就都進來瞧瞧,然后直接就在她店里買了。
畢竟價格都差不多,還用不著去潭鎮街上走一圈。
李惜簡直是忙得不行,剛賣完水果,就又要去稱水果。幸虧楊志把小瑤和小文帶走了,去探望老楊媽的娘家的親戚。
老楊媽走了,楊志只能是替她去回娘家,要不然關系就斷了。一起同去的還有楊群。楊梅是說什么都不去。
楊志也就隨著她了,畢竟她在家,也可以給老楊和楊老太太做飯。
這一天應該是沒有什么親戚要來家里的,畢竟楊老太太生了三個都是兒子,而老楊生的五個孩子,只有兩個女兒,都還沒嫁出去。
小瑤和小文見可以走親戚,很興奮地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就跟著楊志楊群走了。
走之前,楊志還很擔心李惜一個人應付不過來,李惜當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天是過年最熱鬧的一天,于是毫不在意地說:“去吧,去吧,沒事,我一個人肯定能行。再說了,要不是要看鋪子,我都想跟著去認識一下親戚呢。”
楊志見她這么說,也就沒放心上,走了。畢竟去年的時候,他們還住在草屋子里,店鋪根本就沒有很多生意。
到了早上十點左右的時候,客人到達了高峰期,那些人好像發現寶藏一樣,不停地涌入
(本章未完,請翻頁)
年初二,李惜算是見識了鄉下地方是多么看重這一天外嫁女回娘家走親戚了。
門前的大馬路從早上六七點鐘天剛蒙蒙亮,那些騎車的人、騎摩托車的人都絡繹不絕、川流不息。
偶爾還能看見幾輛小汽車開過。
不過,更讓她驚喜的是,她的小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在西鄉,走親戚的話,會隔兩斤豬肉,再捉一只雞,拎著去走親戚。要是以前,還會帶上兩斤米和一筒掛面。
不過現在好像風氣變了,大家都趕時髦了,豬肉和雞還會繼續帶著,但是米和面條就不帶了,改為帶水果和餅干。
很多路過的人,也許是本來想著去潭鎮再買水果餅干的,但是經過李惜的小店,看到有水果和各色餅干,就都進來瞧瞧,然后直接就在她店里買了。
畢竟價格都差不多,還用不著去潭鎮街上走一圈。
李惜簡直是忙得不行,剛賣完水果,就又要去稱水果。幸虧楊志把小瑤和小文帶走了,去探望老楊媽的娘家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