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整個會議室里沒有任何的聲音,沒有任何的動靜。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著電視。
電視之中,轉播著的是華夏的新聞直播。
電視里,只有一個女主播激動的聲音在鼓舞著。
而旁邊,站著一個翻譯官,不斷的將漢語翻譯成為英文說給在座的每一位聽。
“成功了!”
“觀眾朋友們,我們成功了。長征二十號A改,在倉促之中發射,在緊急時刻發射。在發射之前,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面臨著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我們也面臨著技術的難題。”
“而現在,我們成功了。我們的船艙,成功的落在了火星基地附近。我們為李回歸送去了物資,送去了裝備,送去了聯絡通訊工具。這為我們華夏火星營救計劃,邁出了通往勝利的一小步。”
“也為我們華夏航天航空事業,邁出了及其重大的一大步。而就三日前,我們宣布,航天科研經費由以往的每年八百億,增加為每年四萬億。”
“在我們節衣縮食的航天事業之中,我們完成了人類偉大的進步。而在未來,我們每年四萬億注資的溫暖土壤之中,我們又將孕育出怎樣的偉大卓越的成就。”
“……”
靜。
寂靜。
NASA一片寂靜。
沒有人想到,這一刻會到來的如此倉促。
而我們的飛船,還在發射倉之中,等待著檢修工作……
我們還沒有發射。而長征號,卻已經到達了火星。他們搶占了火星布局的第一步,也搶占了人類航天先機!
這,便是天時!
他們注資了四萬億。將貧瘠的科研土壤,改造為了溫床。
這,便是地利!
舉國一心,而李回歸也心向華夏。
這,是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
三者皆有。
你告訴我NASA拿什么贏!
但他們從不反思。
他們沒有人會去考慮,為何在即將到來的全球太空競賽之中,為何華夏偏偏領先全球這么多步,率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他們從不反思。
他們不會想到,全球太空競賽,是因為全球認為火星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才去。
他們也不會去想這一切的初始動機。
華夏只是想救人而已……
嘶——
一個NASA的科學家深吸一口氣,有些頭皮發麻:“船艙精準的降落在了求生倉正門,五米處。他們,甚至連李回歸在火星上可能移動不便都已經考慮進去了啊!”
“不,我真正驚嘆的是,他們具備這樣的技術!”
“二十多年前,九章問世,那不過只是一個處于實驗室的量子計算機而已。我們米國擁有量子計算機更早!比他們更早啊!”
“可他們,卻先我們一步運用了。”
“無解。這無解!”
“所以他們比我們,欠缺的是什么?”
“也許……只是尖端工業的體系吧。”
“我沒有想到。十五年前我們共同進行聯合火星實驗,十五年后,我們面對全球輿論。而他們,卻擁有了天時地利人和。”
“……”
眾人議論著,心中及其的復雜。
而約瑟夫卻陰沉著連,看著電視機里的報道和一些畫面。用食指敲擊著桌面,沉思著。
許久,約瑟夫說:“諸位,木已成舟的情況之下。你們說,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夠追趕華夏的腳步?”
一眾科學家都低下了頭。
他們是搞科學的,搞研究的。論博弈,他們無法給出任何的建議。
而顯然,約瑟夫的這句話也并非是說給科學家們的,在場的還有很多那個啥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