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一次的事情出了,怕是有人不高興了,不過也有人會高興,這個世道永遠是有人喜歡這樣,那么就會有人喜歡那樣,有人會支持這位太子殿下的,比如自己。
王守仁抬頭看著天空,想象著今天發生的事情,王守仁覺得這或許是一件好事情?天藍海闊空氣新,心情不錯,王守仁臉上帶著笑容出了宮,他知道從今天開始,大明怕是要多事了。不過這也沒什么,這是好事情,王守仁相信這一定是好事情。
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朱厚照當然不知道王守仁想了這么多,但是朱厚照今天出了是火氣壓不住之外,也是故意這么做的。
事實上大明到了這個時候,軍隊已經不堪用了,歷史上的正德皇帝就是要收拾,可是沒等收拾完,正德皇帝就死了,然后換了嘉靖上來。嘉靖廢除了很多正德時期的政策以彰顯自己的地位,正德皇帝改的軍制都廢掉了,京營從新恢復了太宗皇帝朱棣時期的三大營編制。
可以說這就是開倒車,結果怎么樣?大明的軍隊連倭寇都打不過,蒙古人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
正德皇帝在位的時候,大明的國力開始上揚,軍事實力開始增長,即便有了寧王之亂,大明一樣吊著蒙古小王子打。
原本朱厚照還覺得歷史上的正德皇帝手段或許有些過于激烈了,可是現在看來,這不是過于激烈而是還不夠激烈。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大明的軍力直轉而下,加上軍戶制的弊端開始顯現,大明各地的軍隊也在逐漸淪為將領們的奴仆。文官集團日益做大,投現之風盛行,土地兼并日趨嚴峻,大明已經到了改革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如果不改,如果手段不激烈,日后就更難辦了,事實證明有這樣見識的人不少。
在嘉靖末期改革就已經成了呼聲和浪潮了,無論是高拱還是張居正,他們都是舉著改革大旗的。
不夠朱厚照也知道,讓文官去改革文官,這種改革注定是不會有什么大成果的,只能是修修補補。想要對文官集團伸刀子,那么必然要有人支持皇帝的,給皇帝遞刀子,這群人就是太監,他們做這事最合適,這就是武則天時期酷吏們干的活,太監就是這個角色。
除了太監之外,你還需要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底氣,這個支持和這個底氣誰能給?當然是武將,只要手里面握著兵權,有一支如臂使指戰斗力強大的軍隊,你才有動的勇氣。
像張居正改革,朱厚照覺得只是隔靴搔癢,根本起不到刮骨療毒的地步,自然也就談不上浴火重生。唯一一個改革徹底的是大清的雍正皇帝,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雍正也做成了,可是雍正的卻早早的死了,或許是歷史的巧合,或許不是,朱厚照也不知道,只不過此時此刻,朱厚照已經開始從另外一個方向考慮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