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什么時候開始看這種書了?朱厚照知道,老爹以前都是看儒家典籍的,看來老爹這也是有長進啊!翻看了一下書冊,朱厚照笑了,他自然知道老爹給自己這本書是什么意思。老爹覺得自己這是該修**王之術了,只不過很多大明的皇帝是沒人教導帝王之術的。
事實上韓非子他是看過的,當然了,不是在前世,而是在這一世,越看朱厚照越覺得老祖宗真的強大的爆表,那些燦爛的思想火花,真的值得后來人好好的學習和傳承,比如韓非子之中的備內篇,朱厚照真的印象深刻。那片文章講的就是身為帝王,你就誰都不能相信。
后面著重的闡述了帝王不能夠將權力讓給臣子,那么既然權力不能讓,又不能相信臣子,那該怎么辦呢?自然是法制,所以韓非子是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很多韓非的學說放在后世,一樣不落后,要求“廢先王之教”“以法為教”。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這些思想就是后世的“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雖然執行上或有疏漏,但是卻是一個大方向。
在后世有一句話非常的有名,那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事實上這句話是出自出自西漢成書的《禮記·曲禮》。原話是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管在不在君側,都應公正對待。
東漢鄭玄注云:刑不尊大夫,不論愚賢者犯法,其犯法,則都應在有司懲處,皆在刑書。
當然了,即便是行刑,那也要給人留下臉面,比如定罪后,不使用殘害肢體的刑法,而是首先選擇或勸其自裁,以礪臣節;其次“戮于朝”(殺死在朝廷)。同姓貴族有罪,則由甸師執行,秘密暗殺于郊野(參見《周禮·甸師》)。
這也是為什么后世很多時候看到皇帝處死臣子,基本上就是賜白綾,或者賜毒酒的原因,這不是因為陰狠,恰恰是因為給了你士大夫的體面。
只不過這句話最后被曲解了,到了宋代達到了頂峰,直接就是與士大夫共天下,基本上很少殺人,無論是什么樣的罪過,基本上就是貶官,或者是外放。這也是的士人猖獗非常,皇權衰落的很厲害,朱厚照看韓非子,看的就是法這一部分。
至于帝王心術,朱厚照不怎么去看,在朱厚照看來,那是小道,天下大勢浩浩湯湯,掀起大勢才是帝王之道。
不過朱厚照也有了自己的體會,那就是法家為什么干不過儒家,因為法家講究的是律法,那就是凡事都要有規矩,無論是什么身份,你都要尊守。這樣的學說,那是絕對不會得到統治階級的支持的,這個統治階級只的不光是皇帝。
誰坐在統治階級的位子上,誰都想要限制少一些,犯錯了不處罰,立法怎么可以?
儒家就不一樣,要體面,要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他們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干的。最要命的是皇帝也是這么想的,因為這樣一來,皇帝也要體面,天下也沒有法律能夠限制儒家,當然了,這說的不是秦漢的儒家,而是后面魔改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