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商人蜂擁而動,其他的地方的商人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后,那也是直接撲向了西北。
最最重要的是西北的晉商,這是一個讓他們狂喜的消息。
晉商一直都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山西商業資本源遠流長。
早在先秦時代,晉南就開始發生了“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贊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業交易活動。
晉商在大明的興起,首先是明朝“開中制“政策的實施,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沈思孝在《晉錄》里的描述,廣為研究者所征引:“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北京城曾流行這么一句話:“京師大賈數晉人“。
在朱厚照一刀砍向鹽政之后,無論是徽商浙商還是晉商其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不過因為地利的存在,徽商和浙商日子還好過一些。浙江除了鹽政之外,人家還有絲綢貿易,還有走私貿易;徽商也一樣。
除了這兩家之外的晉商,在這個時候就開始沒落了,這幾年看著奇異齋賺的盆滿鍋滿,晉商豈能不羨慕嫉妒恨?
在這一次遼東的事情出來之后,晉商就意識到機會來了。在晉商看來,遼東就是一群土老帽,他們知道什么?
仗著太子殿下的政策,仗著遼東的身份,將羊毛賣到了四面八方,甚至賣到了朝鮮,大發利市,這還能忍?
晉商晉商這些日子就一直在串聯,他們串聯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西北也要賣草場,他們要在固原城外買草場。
河套平原雖然不能耕種,但是放牧沒問題,另外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毛紡織的技術。
現在只是在遼東那邊,他們一邊派人到遼東去弄技術,一邊向朝廷請求,這要是得到了朝廷的支持,那豈不是大發利市?
結果他們剛行動起來,朝廷就傳來了消息,大明的太子殿下將去西北,不但要在豐州灘筑城,甚至還要在西北創建毛紡織廠,同時打通絲綢之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晉商自然是歡心鼓舞,在他們看來,這是自己這些人的大機會啊!
一時間整個京城沸反盈天,這感覺就是后世建設雄安新區一樣,剛出來消息就有無數人涌入。
當然了,后世是炒房,這個時代的晉商則是真的要去做生意的,尤其是在家門口的生意。
紫禁城,咸陽宮。
朱厚照看著站在自己面前的何鑒,臉上帶著一抹笑容:“何愛卿不會怪本宮吧?”
要去西北,手下自然少不了得力的干將,除了自己培養的唐伯虎之外,何鑒朱厚照也要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