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劉琦之所以不反對,是因為太子殿下,而并不是因為自己這個戶部尚書。
如果這件事情不是太子殿下推出來的,說不定劉琦就直接反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戚尤的臉色能好看才怪了。
朱佑樘點了點頭,沒有說什么,而是看向兒子,心里面居然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
顯然兒子的手下也出了問題,這是把競爭擺在了明面上。
朱厚照有些無奈,他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劉琦和戚尤。
這才多長時間,自己還沒有登基做皇帝呢,這兩個人就開始爭斗了?
看來果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們兩人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不過現在這件事情不是最重要的,把收稅的事情推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劉琦打頭之后,果然又有不少人站出來贊成,基本上全都是朱厚照的人。
發言最激烈的、最贊成的則是勛貴和勛戚們,他們一個個的對這件事情都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對于他們來說,原因也非常的簡單,這件事情又不損害他們的利益,當年他們的利益都已經被損害完了,現在輪到文官了,給文官們添堵也是應該的。
更何況他們這些人現在都是軍方的人,軍方需要朝廷給予很大的撥款。
尤其是在軍隊改組之后,現在大家已經沒有地方去屯田了。那么所有的開支都需要朝廷撥款,朝廷的錢越多,也就代表給他們的錢越多,所以他們樂見其成,抱著幸災樂禍和獲取好處的態度,自然就全力的支持和贊成。
反倒是文官那邊贊成的人也不少,這樣想要站出來反對的人都有一些遲疑了。
只不過他們現在分成兩派,大概有兩種想法,原因也非常的簡單。
一群人是覺得這么干應該,他們心里邊早就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不敢說不能說。既然現在有人提出來了,他們愿意默認支持。
反正即便有人鬧騰,也怪罪不到他們的頭上來,我也沒有表態,我只是默認罷了。
另外一群人只是膽怯,他們很想站出來反對,可是他們也知道太子殿下的能力。
這些年太子殿下的實力膨脹得很厲害,不光是在朝堂,還是在軍方。
在地方上,奇異齋這幾年擴張得很厲害,各地的商人都和奇異齋有合作,太子殿下身邊聚攏了一大批人。
他們站出來反對,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于是一時之間朝堂之上居然沒有了反對的聲音。
當然了,這有可能和他們沒有想好什么理由去反對有關系,畢竟戚尤給出來的理由十分的充分,誰也沒有膽子去贊同隱匿土地和投獻是合理的,因為這是這個時代的正確。
如果你敢去表態贊同,那你的下場就慘了,輿論也不會給你支持。
見到這樣的情況,朱佑樘有一些無奈,看來兒子還真的是挺嚇人的。
于是他點了點頭說道:“那這件事情就推下去吧,先從順天府開始。”
“戶部那邊用點心。”朱佑樘看著戚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