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在哪?要到哪里去?
哲學三連,讓吳謂著實有點頭疼,現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是東吳一個小將領,正在執行收集物資的任務,那么接下來呢?要去哪里?
吳謂看了看周圍的環境,自己身上穿著典型東漢時期的魚鱗鎧。身后跟著2名騎兵,10名步卒,還有兩車物資,正緩緩在一片荒地中上行進。
他喊停了隊伍,下馬看了看隊伍后面運送的物資,發現是粟米和一些……油?
有一輛牛車上,竟然都裝著一些陶罐,陶罐中裝的是淡黃色的渾濁液體,伴隨著很濃重的腥氣。
吳謂知道,三國時期,其實是沒有礦物油的,也就是所謂的柴油、煤油,但是我們在影視劇也好、小說中也好,常見三國的將領一聲令下:“備齊引火之物、準備火箭、采取火攻”,這時候,說的就是易燃的柴、草和少量的植物油、動物油了,比如東吳,因毗鄰長江天塹,水產豐富,魚油就是東吳的特產,戰時可作火油,荒時也可應急備用。
這陶罐之中,八成就是魚油了。
難道,如今周瑜和諸葛亮已經定下了火攻之策,正在大肆收集引燃之物?那樣的話,赤壁之戰,雙方已經擺開架勢,苦肉計也即將上演,時間就太緊迫了!
吳謂心中暗急,他暗自觀察了一下士卒神色,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9月,正是秋風瑟瑟的時候,天上陰云陣陣,一陣陣冷風吹來,士兵們都有些畏畏縮縮。
看到這種情形,吳謂借機開口道:“風雨欲來,此油易損,需小心處置,附近可有躲雨之所,暫且前去歇息片刻。”
身后馬仔們一聽,都露出希冀之色,誰也不想在這樣的天氣中淋雨趕路。
這個年代,風寒是能要人命的。
旁邊的一名士卒上前行禮道:“稟將軍,向東三里,有一個村落,名曰小湖村,可扎馬休息。”
吳謂思考了一下,拍板道:“大風已起,大雨將至,不利行軍。我意已決,轉道小湖村。”
這個決定顯得有些突兀,但是沒有辦法,他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了解當前的處境,如果冒然回到大營,落個一問三不知,那就不妙了。
隊伍見主將堅決,隨即調轉方向,朝著小湖村進發。
轉道對于他們來說,反而是好事,一來是天色看起來確實要下雨了,二來即便早早趕回大營,如今局勢緊迫,他們也會很快被指派到其他任務或參與繁重的訓練。
所以一時之間,隊伍之中,氛圍也輕松了一些。兵卒之間,也開始交頭接耳說些閑話。
吳謂走在最前,隱約之間聽到身后兩名騎兵在交流當前局勢,但聽得不是很清楚,他故意放慢馬力,輕咳兩聲道:“爾等私語何事?”
兩名騎兵一聽,急忙抱拳:“將軍恕罪!”
吳謂故意哈哈一笑:“爾等言及何事,只管說來,只要不言軍中機密、不擾軍心,何罪之有?”
騎兵一聽,心下大定,他們也是第一次跟隨這個吳將軍出任務,之前這名吳將軍一直沉默寡言,他們以為不是很好相處,所以一直都非常惶恐,小心應對。
三國時期,對兵卒友善的將領實在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