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諸葛亮驚慌失措跳江的畫面,吳謂感到一陣喜感。
龐統將吳謂幸災樂禍的表情看在眼里,斜睨了吳謂一眼:“尓以為諸葛孔明似爾等愚昧乎?”
龐統站起身來,搖頭晃腦的轉了兩圈:“孔明之才,不在我之下,若連火箭這一招都想不到的話,如何可堪臥龍之名?”
吳謂心想,這話說了等于沒說,無非就是變相的夸獎了一下自己多牛逼。
龐統知道這話有些托大了,連忙說道:“孔明借箭,所憑乃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吳謂見龐統要高談闊論了,高興道:“愿聞其詳。”
龐統一聽,抄起手邊一個竹簡就朝吳謂擲了過來,吳謂連忙躲過,這才悻悻的挺直身體,做了個揖:“請老師指教。”
龐統這才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借箭那日,大霧鎖江,無法看清船上草人,這邊給了孔明可趁之機。曹操不善水戰,蔡、張二將又已被斬,所謂敵不明,不可妄動,曹操向來喜歡謀而后定,所以輕易之下,不會擅自出擊。”
“此霧助孔明良多,此乃天時。”
這個道理很簡單,也是后世普遍認可草船借箭能夠成行的主要原因。
“東吳操船之士,皆為江中好手,世代操船,大船行于江上,有如地上奔馬,孔明來去自如,這是曹操水軍所不及的,戰情緊急之下,曹操不敢隨意發動水戰,孔明自是有恃無恐。”
“即便那曹操下令射出火箭,孔明可將船散開,縱使有著火之船,他也可下令讓火船朝著曹操大營撞去,要知道,曹操可是剛被諸葛亮在新野燒了一把大火,投鼠忌器之下,自然不敢妄動。所以,此乃地利。”
很有道理,吳謂認可的點點頭。
“你也是帶兵之人,自然知道火箭制之不易,且不耐保存,曹操此人用兵求穩,火箭無法射的太遠,曹操又不敢將東吳戰船放的太近,倉促之間,必然是先用箭雨克制敵攻勢。孔明將曹操心性琢磨至此,料定曹操不敢用火箭,此乃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孔明安能不成?”
吳謂心想,龐統的分析,其實和后世的一些分析貼很接近了,說到底,都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草船借箭聽起來荒唐,其實是諸葛亮對于戰局和曹操心性的把握早已登峰造極。
龐統接著又說道:“此去曹營,勢必兇險萬分,今晚過后,勸之你便下山去罷。”
吳謂一聽急了,急忙道:“老師待吾如再造之恩,吾愿與老師同往,護老師周全。”
龐統笑道:“癡兒,那曹操精兵勇將不計其數,汝如何護得吾周全?”
吳謂拜服道:“即便如此,吾也愿為老師赴死,望老師成全。”
見吳謂態度堅決,龐統深深嘆了一口氣:“罷了罷了,汝便與吾同去,一路之下,需得聽吾號令,不可貿然行事。
“事成之后,你我師徒二人也可成就一段佳話。”
“誰要和你成佳話啊”吳謂不無惡念的想到:“不帶我去的話,我就真要給你來個白刀子進,綠刀子出了。”
龐統說完了這些話,從書柜之中掏出了一塊方盤,遞給了吳謂,說對他排名布陣、演算推理有幫助,要他好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