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捧著《黃帝內外經》,雙淚橫流道:“十五年嘔心瀝血、到頭來卻是鏡花水月一場空,我心實恨啊!”
原來軒轅此刻也是明了,人族生老病死乃是命中注定,《皇帝內外經》上記載的起死回生之法,長生不老之道根本就是天道所不容,注定不能功成。然《皇帝內外經》乃是軒轅十五年心血所凝結,此刻得此消息,如何不傷心欲絕。
承慈見軒轅如此傷心,心中也是不忍,對軒轅道:“人皇也不必如此,天道之下,凡人總有一線生機,人皇何不思考一個兩全之策?”
軒轅終究在人族共主之位呆了幾十年,能很好的控制情緒,聽得承慈之言,想起了承慈開始所說地此書為開宗立派之經典,心道承慈如此言語,那此書定然還是有所價值的,當下道:“還請圣師看在洪荒百姓生命短暫之份上,指教軒轅一番!”
軒轅其實也是關心則亂,身在局中而迷,再加上當初玄女受昊天王母之命令,一心教導軒轅要多讓些凡人得道成仙。要不以軒轅之智,怎么會想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承慈道:“如今人族百姓壽命高者才四十有余,困苦一生而不得享受片刻,天定你為人皇,自是要你彌補此天道不全!”頓了頓,承慈接著道:“然過由不及,若是人人都能得道成仙,長生不老,那千百年后,洪荒可還有新生之人立足之地?”
軒轅躬身身受教,道:“圣師如此說來,《內經》當可流傳于世,《外經》卻是天道不許,要銷毀于世了!”
話雖如此,然內外二經都是軒轅心血所鑄,軒轅如何不心痛莫名?
承慈也是不忍如此奇書就此消失,道:“那倒不必銷毀,存在便是合理,昔日道祖鴻鈞有云,‘天道五十,大衍四九’,人皇既然將《外經》寫出,自是尋得了天道之下的一線生機,讓我等洪荒人族中地大能之人也可窺得一絲得道門徑,不過卻是不可盛行于世!”
軒轅拜道:“《黃帝內外經》乃是我十五年心血,之前不忍其就此毀滅,如今已然《外經》不要銷毀,《內經》更可流傳于世,我心已經足矣,怎還敢奢求逆天之大道!”
軒轅如今想得透徹,心底自是悟了不少,當下撕了《黃帝外經》遞與承慈道:“圣師乃是高人,些許小事本不敢勞煩圣師大駕。不過想來不久后我也將要去追隨天皇地皇兩位去那火云洞清修,這《外經》若是還在我手,卻也與銷毀無異。還請圣師替我保管一番,它日遇見品性俱佳者,就將之傳下,也好不斷了我《外經》一脈。”
承慈心中黯然。創作者最大的痛苦,并不是寫書時候的廢疲憊.而是苦心寫出的一本書無人賞識,甚至是連讓人賞識的機會都沒有。
當下承慈接過《黃帝外經》,又對軒轅說道:“我此番送蚩尤入了輪回。他入輪回之前深感這些年對人族內亂造下的殺孽。特地委托我將其肉身帶回鎮壓天地五極,以鎮人族氣運。希望人皇能看在他舍身的面子上能善待九黎眾人。”
軒轅一聽朝輪回方向施了一禮:“九黎部落本就是我人族子民,我身為人皇自然一視同仁。請圣師放心。”承慈一聽也安心了。軒轅身為人皇,金口玉言此話一出之后巫人融入人族中并不會有那么多的麻煩了。
承慈取出蚩尤的肉身,以先天五行之力加諸于五具肉身,黃帝令人將其埋入天地五極之地鎮壓氣運,并有感蚩尤對人族的大功德,追封蚩尤為天下兵主。
此間事了,承慈算了算日子,精衛解封的日子也不遠了。如今神農在火云洞中非大事不得外出,三皇尚未歸位連個神念都不好出來。承慈只是去了皇宮,邀請黃帝一同前往東海。黃帝一聽是神農之女的事情也表現得極為熱情。下令眾人準備儀仗迎接地皇之女回歸人族。還是承慈按住了他,覺得興師動眾的實在是沒有必要。通知了九天玄女,便帶著他們兩人一同去了東海。黃帝心中也是納悶,這去東海接精衛自己人皇之身去還說得過去,這九天玄女身為天庭在人間的代言人,為啥也要去啊?而且為啥她表現的這么激動啊,自己與她共處這么多年以來還從未見過她對什么事如此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