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數百年,自打太學這塊金子招牌立起。
這個傳說中的太學,在士人心中,在百姓心中,地位就格外的重。
在大儒眼里,讀私學那等同于坐在垃圾堆上。
而太學就截然不同,樓臺殿宇都是黃金打造的,就連草芥都有三分貴氣。
當然,事實上…沒有這么夸張。
太學還不至于這么豪。
不過,如今就截然不同了。
以往的太學總長譬如橋玄、蔡邕,他們上奏書向皇帝、向朝廷要錢、要糧、要待遇、要補助、要物質,總是會得罪一大波人。
可…現在要錢的是蔡昭姬,而給錢的是司農府的陸羽。
有這么個掌管大漢財政的弟弟,太學的各項開銷自然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
甚至…
都不用蔡昭姬主動提,司農府內的主簿主動的就把錢、糧食給送來,任太學隨意去采買。
如今,祭祀結束。
一干太學生們來到了教室…
每一間教室寬敞、明亮、裝修講究,每個座位上有著一張上等舒適的草席。
席子上放著幾案,幾案上有支柳條箱。
打開箱子,毛筆、磨塊、硯臺、印章料、刻刀、竹簡片、布手帕、桂花香沫、雞舌香一應俱全。
這都是大漢國庫提供給太學生的,可花費了不少錢和功夫。
…
太學的第一節課,算是一節大課!
六十名太學生依次坐在自己的席位上。
而他們的總長蔡昭姬款款走入。
陸羽與其他一干教員則是坐在最后,這一節課,不單單是蔡昭姬為太學生上的,也是她為每一個教員,甚至是給自己的弟弟陸羽上的。
比起陸羽,無疑…蔡昭姬對太學有更多的責任感。
她繼承了父輩對于太學、對于教書育人的獨特情懷。
蔡昭姬更是認為…全天下云彩中的雨露和土壤中的養分,都被拿來滋養有幸生長在這里的“草木”。
她作為耕耘的園丁,又怎么能不上心呢。
“第一節課,我不問你們別的,可有一條,你們必須要搞懂,人為何而活著?”
這個問題拋出…
縱是陸羽也是下意識的敲敲腦門,他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不過,太學生們的發言倒是頗為踴躍。
人為何而活著?
曹昂、黃敘講,要孝敬父母;
夏侯衡、夏侯霸講,要建功立業,光耀門楣;
司馬懿回答當官為民;
楊修想回答在家族中證明自己,證明配得上楊家蓋世奇才的稱號,終究是因為方才在祭祀時自己的失禮,沒好意思開口。
而陸羽心頭似乎也有答案…
昭姬姐這個問題問的好啊。
他跟這群太學生不一樣。
如果說…此前,亂世中…他尚處于朝不保夕,自身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