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皺起眉頭,他忍不住聯想到:
“那個制藥公司?他們這是在運送什么,搞得這么大陣仗?”
眼前那些安保人員嚴陣以待的場景,讓埃迪對于集裝箱中裝著的東西越發感興趣,但他畢竟只是個普通記者,也沒有什么透視之類的高科技設備,他只能報以關注,目送著那貨車在幾輛車的護送下離開碼頭。
他對那東西很感興趣,但也只是感興趣而已,他還有正事要做呢。
這件小事很快被埃迪拋在腦后,他找到了今天的游行抗議的發起人,開始做起自己的采訪。
而另一邊,那輛被嚴密保護起來的貨車穿越過舊金山的大街小巷,最終進入了位于舊金山城市東部邊緣的生命基金會的科研大樓的車庫中。
生命基金會的實際控股人,億萬富翁,生物科學家卡爾頓.德雷克正在車庫中等待著,他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的要看到自己的“新玩具”了。
卡爾頓.德雷克,他個子瘦小,看上去普普通通,但他卻在西海岸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生物學界都很有名。
這個印度裔生物學家和著名商人的名聲不僅僅來源于他豐厚的,還在快速增加的資產,更來源于他的理念。和普通的生物學家不同,卡爾頓是個狂熱的探索主義者,在過去數年里,他和他的生命基金會數次向太空發射探索船,以期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
但這并不是為了滿足這個小個子商人對外星人的好奇,而是為了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
卡爾頓曾多次宣稱,地球的生命誕生于群星之間,而人類社會目前面對的所有問題,也必然都能從外太空得到答案。
他堅信,不管是糧食短缺,還是人類目前無法治愈的頑疾,甚至是生存權的競爭,一系列政治與民生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都在人類頭頂的群星之中。
聽上去有些狂妄,但他確實是這么做的,而且現在,他的一系列投資,都已經得到了回報。
說起來,這個小個子商人也不差錢,在阿布斯泰戈公司因為“新氟化物”事件倒下之后,他的生命基金會和名聲鵲起的保護傘制藥公司,外加老牌生物科學公司奧斯本集團一同瓜分了北美絕大部分制藥市場,他的財富每天都在上漲,絕對足以支撐他探索群星的計劃。
“打開它!”
卡爾頓站在被封閉的集裝箱前方,他對身邊的安保人員打了個手勢,很快,被嚴密封鎖的集裝箱就被打開。
這外表普通的集裝箱內部,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可移動的生物實驗室,卡爾頓有些急不可耐的跨步走入其中,在不算明亮的燈光照耀下,他看著實驗室中被妥善安置起來的四個小型生物艙。
黑色的,紅色的,藍色的,和黃色的。
四個顏色不同,但都如粘稠的液體一樣,在生物艙里慵懶的翻滾的外星生命,讓卡爾頓那雙黑色的眼睛中爆發出了攝人的光彩。
這個小個子的印度裔生物學家伸出手,用一種堪稱溫柔的動作撫摸著生物艙,他看著那些古怪形態的生物,他說:
“這就是未來...通往明天的鑰匙。”
“立刻抽調研究員,啟動‘伊甸’項目。”
卡爾頓對身邊的秘書說:
“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弄清楚這些生命體的性質,它們看上去不太像是碳基生命,所以我們可能得花點時間。”
“另外,多招募一些生物實驗的志愿者,我們可能會用的到。”
“老板,需要向官方上報我們的生物實驗嗎?”
卡爾頓身邊的秘書低聲問了一句,結果引來了老板冷漠的注視,這個身材完美,臉蛋可愛的秘書便立刻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
畢竟事關一些來源不明的外星生命體,在這種事情上選擇上報,只能是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