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出于經濟條件的限制,
在藍星上,科研人員一般選擇的都是地下,
尤其是那些廢棄的礦洞,更是省錢的選擇,
之后在用一點屏蔽材料,
便能達到理想的中微子捕獲效果。
而此時的王猛自然沒有經濟壓力,
所以相對于往地下挖千米的深度,
他更傾向于第二種方案,
在將這樣的想法告訴地面后,
過了更久地面才有了回信,
在提供了幾種屏蔽材料的方案后,
王猛便加緊了建造的過程,
與先前實驗提高靈龍一號發電效率的情況不同,
中微子信號接收裝置的調整更為麻煩和復雜,
尤其是加裝屏蔽材料,需要不斷的實驗各種材料的屏蔽能力,
和最后得到的參數要進行細微的比對,
就這樣,王猛對中微子信號接收裝置進行左一層右一層的包裹后,
時間慢慢的流逝,
三天后,
這火星的大坑底部,
王猛對比的地面給出的參數,終于建造出合適的屏蔽裝置。
而隨著他加裝了各種屏蔽材料,
不知不覺中一個新的建筑出現在了坑底
身在建筑里的王猛還自然是沒有察覺到什么,
可當他離開建筑,
卻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建造出了一個藍星上極為著名的建筑,
“這是金字塔嗎?”
看著這個與金字塔一模一樣的建筑,
他的心中出現了一種荒誕的感覺,
“倒是有傳言金字塔是外星人的信號接收裝置?這倒是有意思了?”
當然奇怪的念頭在他的心中一閃而過后,他便不在多想,
金字塔形狀是一個極為穩固的狀態,
甚至藍星上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猴子,在不經意間也會擺出金字塔形狀的石頭,
何況是遠古的人類,
在各種建筑形狀里,金字塔無疑是最符合人多且落后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中微子通信技術并非是一種超光速的通信技術,
外星人完全沒有必要建造如此龐大的屏蔽裝置,
除非有其他粒子的性質也與中微子相同。
此時他更重要的是王猛整個中微子通信的過程。
信號接收裝置有了,
剩余的便是信號發射裝置,
相較于麻煩的信號接收裝置,
發射裝置的建造難度,反而要小上許多,
只需考慮發射角度以及能量等級便能解決大多數問題,
但可惜的是,從地面得到的消息來看,
這款信號發射裝置,如今還無法將信號傳遞到藍星,
似乎還缺少什么從中微子信號集束的范式方程,
對于這種問題他自然沒有辦法提供幫助,
他可沒有能力進入量子領域計算出什么范式方程,
只能通過,返回得到的接收數據,
幫助地面完成最后的部分。
“該給地面消息了!”
看著已經相差不多的接收器對比參數,
他已經準備好,接收第一次的中微子信號了。
消息很快傳遞回去,
在得到地面傳回的消息后,
約定在一小時后,正式開始第一次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