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容易出問題的人造重力裝置,
王猛不得已只能與地面交流解決方案,
而在與地面的交流中,
王猛也明白了人造重力裝置為何如此容易出問題,
畢竟這人造重力設備是第一次出現實物,
不管紙上的方案設計的多么完美,
在實際應用中總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問題,
如果是小型衛星,或者一些深空探測器,
在設計之初,還能通過計算和推演模擬,
避免出現絕大部分問題,
就算王猛先前建造的千米級空間結構體,
各個組成的部件,也是大都地面指揮中心,擁有的一些極為成熟的艙室部件所組成的,
所需考慮的只有物理鏈接,和物理結構部分。
但人造重力裝置的復雜程度,要遠遠的高于上述所有技術,
光是人造重力裝置自身的運動狀態,
便導致了事情的復雜度,遠超一般計算機能夠模擬的狀態,
更不要說,如此龐大的圓形結構,所導致的鏈接問題。
因此出現大量的問題,是可預料的,
地面也在交流中,告訴他:
“實驗階段的問題性,是不可避免的!”
看到地面這樣的恢復王猛只能嘆息一聲,
繼續投入飛船的驗證實驗中,
而且因為人造重力設備出現的問題,
他對自己所乘坐的千米級大型空結構體的安全性,也產生了一些擔憂,
所以將實驗的對象擴大到了整個飛船上。
……
火星飛轉,
兩個月的時間快速流逝,
在這期間,
火衛一上插著的這一根,長滿疙瘩的大棒上,
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變化,
上滿的那激圓環,一會兒被套上,一會又被摘下,
似乎使用的很頻繁的樣子。
但也多虧了這頻繁的建造,以及用破了就扔的做法,
飛船的驗證實驗,在這兩個月里,終于孕育出了王猛滿意的效果。
要知道,
在一般的實驗中,光是實驗準備,便要浪費大量的時間。
而對于王猛來說只要材料充足,藍圖更新及時,
他一天便能完成變成需要準備數年的實驗,
就如同眼前這個巨大的是人造重力設備,
向先前那樣,炸出一個口子的情況,
如果換在藍星,將這個口子修好,而后開啟實驗,
最少也要等上兩個月的時間,
而開了外掛的他自然沒有這樣的顧慮,
因此在兩個月的時間內,
弄壞數十個人造重力環后,
如今的人造重力裝置終于可以平穩的運行了。
不過王猛還是有些不放心,
等重力裝置運行十天以上,他才能對這時常損壞的重力裝置,放心一點。
而在重力裝置運行的過程中,王猛也沒閑著,
他要完成飛船最后的部件
也是飛船最重要的部分,那便是推進器的安裝。
對于推進器的選擇,王猛并沒有多少擔心,
如果在藍星上發射如此龐大的航天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火衛一上,
這樣幾乎沒有重力的地方幾乎沒有任何壓力,
就算是很小的推進器,
用小孩開大車的方式,依舊可以讓飛船進入太空,遨游宇宙。
只不過加速的過程將很緩慢,而且要用多節加速的方式。
而在地面提供的方案中,
建議他先用傳統的氫氧發動機,將這龐大的飛船加速到一定的速度,
而后在換做電離子發動機,
當然如此龐大的飛船,
推進口并不僅僅是尾部一個地方,
還需要在從尾部向上數百米的地方,都要布置一些矢量發動機,
這才能提高飛船的飛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