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失敗的探索,并沒有打消王猛的積極性,
反而讓他有了更多的興趣,
尤其是在確認了,冰層與冰下海洋存在數百米的空間后。
雖然他不知道這片空間有多大,
是不是遍布整個木衛三,
如果整個冰層下存在這樣的情況,那木衛三上的冰殼是以一種怎樣的方式運轉,
這讓他不由得想到了藍星的情況,
藍星的地殼厚度也不過是五十公里左右,
地殼之下是軟流層,
之后是接近液體且是熔融狀的地幔,
可以說整個地表世界都是漂浮在巖漿上的,
那木衛三的冰下海洋上會不會飄著一些東西,海里又會有什么?
“如今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搞出核聚變的初代機,
在這段時間內到是可以好好探索一番冰下海洋!”
想到這里,王猛便與花神星改進新的探測設備,
隨著花神星完成新的方案,
更加合理的挖掘探測器被設計了出來,
這次不但加固了結構,合理了加熱布局
而且還加入了降落傘,漂浮設備等防護功能,
此外還將融化效率提高大約50%,接近8公里每天的融化效率。
在這種情況下,大約只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能進入冰下海洋。
雖然已經有了很多改善,
但潛水方面依舊有著很大的限制,
航天器本身有著很強的抗壓功能,
但相較于專業的潛水器,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看來還是要聯系地面!”
然而還沒等他向地面發送消息,
地面的信息卻先到了,
在信息中除了詢問最為關鍵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外,
剩余的部分大多都在詢問關于冰下海洋探索的問題,
甚至子啊通信的末尾,還附上了最新的應龍號潛水器的藍圖數據。
看到應龍號的數據,王猛笑了一下,
“花神星,看來我們還是要有所改進。”
“是的!”
……
時間一轉,
半多月的時間過去了,
新的鉆探設備再次,進入了百公里深度的冰層,
此刻,在木衛三的探測器上,王猛正看著鉆探設備實時傳回的數據,
因為中微子通信技術的支持,甚至可以開啟鉆探設備的直播畫面,
“快要到了!”
盯著屏幕的王猛看著花神星給出數據,低聲嘀咕著。
作為第二次鉆探,
何時穿透冰層對于花神星來說已經是一個極為明確的數值。
似乎注意到王猛的關注,
花神星也很有儀式感的進行著倒計時:
“距離突破冰層100米”
“50米”
“30米”
“10米”
……
“已進入空腔!”
“降落傘已打開!”
隨著花神星的聲音,王猛眼前的內容有了新的變化,
但正是這新變化讓他的臉上出現了古怪的神色,
突破冰層后,
并沒有出現光芒之類的東西,
反而是無邊的黑暗,
在冰層中融進時,
因為冰層的反射、折射,還能隱隱的看到冰層周圍的情況,有時甚至能看到一些顆粒。
可突破冰層之后,
探照燈發射出去的光芒,照射不到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