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論是在對抗中合作,
還是在合作中對抗,
這與他并沒有多大的關系,
而且地面已經開始研制殼層氦閃武器,
一旦殼層氦閃武器及研制成功,
大都地面指揮中心,在很大程度上不需擔心外部危險。
而現在的王猛,真正關心的是另一件事情,
那便是與藍星的通信,
經過大量的實驗,飛船的速度是提升了,
可以更快到達土星軌道,
在速度和距離變大后,便帶來了另一個問題,
此時王猛與地面,
通信延遲超過了一小時二十分鐘,
而他以后將要走的更遠,
推進器的問題已經有了希望,
可通信問題卻看不到解決信號延遲的辦法,
在光速的限制下,
無論是中微子通信技術,還是電磁通信技術,都已經到達了極限,
要想繼續突破的唯一方法,便是超過光速通信技術,
“可怎樣超光速傳遞信息?”
這便是王猛最近一直苦惱的事情,
而對于超光速技術,
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藍星上,充斥在各種論壇,文章中,
任何一個營銷號都,說能上一兩句的,量子通信技術。
然而當王猛與地面交流后才發現,
量子糾纏技術很難在超光速的情況下傳遞信息。
量子糾纏現象,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有著很神秘的面紗,
因為許多問題沒有研究透徹
甚至在早些時候,
這種神秘使得量子領域成為繼納米技術外的詐騙和虛假宣傳的重災區,
什么超光速量子波動閱讀,
超光速量子理療,
超光速量子保暖秋褲……
等等超光速的噱頭,充斥在一些奇怪的角落,
但隨著2016年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在壓西風基地發射成功,
經過數年的研究,
地面終于完成了基于糾纏量子的千公里級別實驗,
而這項實驗的成果,
在2020年6月15日23時,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之中,
這次的千公里級別的實驗再次驗證了,
量子糾纏傳遞信息的過程中,
依舊會被約束到光速的范圍內。
在量子糾纏技術暫時無法突破光速的情況下,
王猛也只能看向其他方向,
而當他放眼整個宇宙中時,
發現超光速現象似乎并不罕見,
像宇宙大爆炸理論中,
宇宙初期膨脹的速度便可能超越光速,
但那遠古的現象,卻對他現在并沒有什么幫助,
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另一種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天體——黑洞。
黑洞強大的引力能將光線彎曲,使得光也無法逃離黑洞,
在這種情況下,
黑洞可能是解開超光速這扇堅固大門的鑰匙,
而按照現有的黑洞形成理論,
黑洞是超大質量恒星,
在核聚變到達鐵這一等級后,
發生超新星爆炸后所形成的一種天體,
而核聚變技術他已經掌握了,
甚至已經可以通過殼層氦閃跳過數個聚變等級達到了碳這等級,
并且碳元素也能發生碳閃繼續跳躍聚變等級。
如果能一直實驗下去,
也許真的有可能達到鐵元素這一聚變等級,
但讓王猛趕到遺憾的是,
就算花神星也無法估算,到達鐵這一聚變等級需要耗費多長時間,
到達鐵這一聚變等級又需要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形成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