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說先天得道經》只到先天圓滿,再往后頭修行,便唯有這《大羅伏龍真經》。
只不過,他倒是想來東羅宮請教——他不是哪處疑惑不解,是哪處都疑惑不解——可他明面上還是“一竅不通”,怎么好開口問法脈之事?
好在,他還有一條出路可以嘗試。
回到無厭觀時,已是深夜。
今日抄書無收獲,自然沒錢,也就不好下藥修行。
存神進入識海。
方休睜開眼,天地一片清明。
眼前忽而一晃,便又有一個方休出現。
這個新來的方休,披頭散發,渾身裹在一件天晴水清色的寬大道袍內,衣面上隱約有蛟龍鬧海的紋路,不時泛起一陣水波漣漪。
可一仔細瞧,那紋路便不復精妙,好似孩童隨手作畫,宛如一團污跡中的蚯蚓玩泥。
《大羅伏龍真經》。
方休對這部經書連一知半解都不夠上,識海中顯化的身影,自然如此寒磣。
“你當你是老山監嗎,也敢正眼看我?”
伏龍方休瞥一眼方休,嗤之以鼻。
“小賤人,看本座怎么治你!”
方休哼一聲,搬運意念,從古樸宮殿里取出一枚法幣。
日月凈華法幣。
佛門小神通日月凈華凝煉的法幣,能催發一招仿佛高僧施展的日月凈華寶光,也能……化作一股精純的佛門念力。
法幣化開。
識海立時變化。
虛無縹緲處有佛音禪唱回蕩,隨即無窮念力從天而降,從地勃發,從四面八方席卷而至,涌入方休體內。
念力,即是意念搬運之力,是意識,是神念,是精神運作的軌跡,是一縷思緒升起到落下,是一個念頭生出又消滅。
當!
無明處有金鐘乍響。
天地忽而一變,有日出東方,萬千光霞映射。
當!
又一聲,光華一轉,幽深僻靜,明月高懸。
當!
天地復歸清明。
而方休已落盡煩惱絲,披一身瓔珞袈裟,肩挑日月,慈眉善目。
“你都成了禿驢,還能參詳我道門真傳嗎?”
伏龍方休呵呵笑道,不屑一顧。
“日出潮落,月升潮漲,世間一切際會,皆是因果變幻。”
方休舉目看去。
左眼光明煌煌,右眼清冷幽幽。
而伏龍方休身上道袍的水紋,竟真在日月目光的注視下,潮落潮漲,起伏不休。
“潮汐去還,日月亙古,世間無數因果,唯有智慧分明。”
方休又閉上眼,日月光華消散。
而伏龍道袍上,水紋浪濤愈發澎湃,連蛟龍也擺動爪尾,繞身游動,一圈復一圈。
“你這賊和尚,竟真有幾分智慧,能領悟我道門真傳。”
伏龍方休開口,話里意思似乎驚訝,神情卻笑嘻嘻,頗為欣喜。
不知多久過去,日月凈華法幣的念力耗凈。
方休又成方休。
伏龍方休也原樣如初,道袍作蚯蚓玩泥圖。
還是有點不同,蚯蚓粗壯些,隱約有須有尾,倒像只泥鰍。
方休細細體會,不多時,忽見那泥鰍睜開眼,一股別樣氣息升騰。
“伏龍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