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狗們很快就會出獄,自然不愿意和保守派的頑固分子有什么聯系,于是他們就幫助獄警鎮壓,雙方徹底的決裂。
等到了50年代,在母狗和官方的聯手鎮壓之下,最早的一批盜賊已然銷聲匿跡,出獄后的母狗成為新的盜賊,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盜賊的定義已經進行了一次更改。
60年代,蘇修的農業集體化已經基本完成,工業更是完全掌握在中央計劃委員會手中,計劃經濟體系開始步入正軌。然而遲鈍的計劃體系并不能完全照顧到所有人、所有企業的需求,居民買不到輕工品和食物,企業拿不到原料是常有的事。
于是,黑市便應運而生,而能跳出普通工農序列經營黑市,只能是盜賊,他們販賣的物資并不是憑空而來,追根朔源,盜賊只不過是充當一些大人物的黑手套。
當時的蘇修,仍然沿襲著從斯大林時代繼承而來的干部職務名稱表制度,由蘇共中央擬定所有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名單,把包括地方在內的人事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換言之就是完全由上而下的制定干部名單。
在這樣的制度下,官員只需要對上負責,甚至只需要對上面的某一位領導負責就可以獲得升遷,向上級領導輸送暗箱利益成了往上爬的關鍵,政績反倒是變成次要的。
“利益”從哪里來
毫無疑問,當然是薅公家的羊毛。
有膽子比較大的,會給盜賊批條子直接去廠里拉貨,甚至會給廠里的“優秀工人”批假條,安排他們去黑市地下工廠干活,以換取對個人來說更豐厚的利潤。
工人們也非常樂意接到這種活,不但工廠里的工資一分不會少,額外還能再領取一份工資,且不時的還能領到各種搶手的票證。
盜賊在這當中扮演著下游組織和分銷的工作,地位其實很低,通常要看大人物的臉色行事,而且,為了顧及大人物的安全,大部分盜賊和國內投機倒把的倒爺差不多,藏頭露尾,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熘。
總的來說,盜”家族在6070年代還算比較安靜,在國家行政力量管理不到的地方做著自己的黑市生意。而當歷史車輪轉到了80年代,不少盜賊開始登堂入室,搖身一變成為合作社民族企業家,把黑市賺來的黑錢都洗干凈。
在這個時候,盜賊和母狗又經歷了一次重新定義,洗白的這些被稱為母狗,保守的依然在經營黑市生意的成了新盜賊。
之前,海棠貿易的食品商品就是經過母狗的手流到他們背后的大人物手里,然后堂而皇之的進入國家供應體系,海棠貿易1塊5一罐的罐頭到消費者手里就變成15盧布,中間有著3倍多的利潤。
而且,很多食品都需要憑票購買,里面又可以產生一些有形或無形的利益。
現在,海棠貿易通過尹萬科夫打開了盜賊的黑市渠道,經過協商,從盜賊們手里流出的商品,價格必須比母狗渠道高五成以上,而且多出來的五成要被母狗拿走,并不屬于盜賊。
盡管如此,盜賊渠道要分享利潤的人比母狗渠道要少,從海棠貿易這個供貨商開始,后面只有尹萬科夫這個渠道商,各地盜賊的批發商,盜賊下面的分銷商,一共四方需要分享利潤。
盜賊們并不如母狗強勢,海棠貿易給盜賊的供貨利潤要多三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