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領頭大牛股豫園商場,因為資產評估時沒有把地處城隍廟黃金地段的土地價計算在內,導致其價值被嚴重低估,其股價從年初開始就基本上天天漲停板。
所以,滬交所于9月30日開始推行3的流量約束控制,規定只有當日某流通股的換手率達到3以上,才允許該股當日股價有1的漲跌。
可是多數股票持有者不愿意輕易將手里的股票拿出來交易,造成典型的有行無市,豫園商場的股票就是這樣一路上漲到現在,每股的價格超過了1萬塊。
去年12月,滬海嘗試三家證券公司聯合租用滬海20多個體育場館,在規定的時間內,同時發放各種股票的認購證,然后搖號,中簽者再憑中簽號分別到各家股票承銷商那里付款買股票,那次動用的工作人員、物力之多,在滬海股票發行史上是空前的。
為了確保發行安全,幾乎調動了滬海所有警力,但還是出現江灣體育場和徐匯游泳池等場館大門被瘋狂的人流沖破,造成多人被踩傷的混亂局面。
為此,央行滬海分行讓申銀、金生、海通三家證券公司設計更好的股票發行方式。
滬海自從發行股票以來,里面一直有著宇宙銀行的身影,而且滬海分行的金副行長同時還是申銀的董事長,方案的研討就是金副行長牽頭,而他親自點名劉貞代表宇宙銀行滬海分行參與研討會。
加價證券公司組織專人絞盡腦汁,拿出了不少方案,最終金副行長拍板在集眾多方案之長的基礎上,定下了1992年30塊一本認購證的發行方式。
認購證面向滬海市民無限量發行,實行一次發行,全年有效,多次搖號抽簽,憑中簽號碼認購股票,本認購證可以反復中簽。
認購證由申銀、金生、海通證券公司聯合發行,宇宙銀行滬海分行受證券公司委托,擔任認購證發行的財務總代理。認購證所得收入,扣除工本費、承銷費和廣告宣傳等雜費,其余全部捐贈給滬海社會兒童福利事業。
對于認購證發行的問題,不少人認為定非常火爆,在確保發行安全方面動了不少腦筋,花了不少心思。
有人提出每個發行網點的營業面積要大,周圍場地要開闊,便于人流的疏散;有人認為維護發行秩序光靠各金融機構自己的經警隊伍還不行,還得請警方警力支持。
金生證券提出每份認購證的收費再提高幾倍,避免散戶盲目進入;還有人提出認購證發售時間不宜太長,避免發售過多、中簽率過低,讓人罵騙錢。
為了認購證發售過程中的治安問題和發行紀律問題,證券公司沒少開會,劉貞跟南易說,那個時候就沒有人提出認購證賣不出去怎么辦,賣得過少怎么辦的問題。
今年1月19日起,30塊張的認購證通過滬海全市的證券公司、銀行和信托公司的450個營業網點同時向市民發售。
第天,證券公司怕可能發生的問題出在自己下屬的發售點,派了不少機關工作人員到各發售點協助工作,同時掌握第手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可現實給了他們一個耳光,各發售點開門前還有些人排隊,但排著排著,看沒有多少人跟上,排的人積極性就不高了。天下來,算發售出去的認購證,遠遠低于原先的預計,第天的情況還不如第天。
30塊張的認購證受到冷遇是證券公司想都沒有想到的事,深想下,人家不愿買這認購證也有道理。30塊錢不是小數目,是大部分工薪階層月工資的13,買多了買不起,買少了擔心中簽問題。
不少人聽說這些認購證款最后是捐給社會福利事業,認定這是變著法子騙錢,對發售認購證的宣傳根本懶得聽,有些人即使買也只是份兩份。
原定的認購證發售時間已經快結束,統計,離預計發售目標差得太遠,只有50多萬份,金副行長找證券公司商量說就這樣結束看來不行,決定把認購證發售延長幾天,推遲到2月1日結束。
最后這幾天,金副行長對銷量非常關注,要求各網點加強推銷工作,下面的人紛紛反映工作非常難做,認為每份認購證的價格定得太高。
定得太高是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