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第一步,接著歐洲、亞洲、美洲都會尋找對象入股或建立自己的連鎖品牌,或許幾年之后就可以看到南氏的藥店進行開業大酬賓、買藥送雞蛋、消費滿減、第十一盒半價等促銷活動。
至于為什么要生產含麻黃堿類藥物,這和麻黃堿的分子式有關,稍微一改,它就變成毒品,介于這一點,麻黃堿將來肯定會變成“高門檻”,不是誰都能踩進去,有門檻就意味著利潤有保障。
之所以又要布局維生素c,事情更復雜一點。
首先,這和南易上輩子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有關,人嘛,難免會生病,大病上醫院,小感冒自己上藥店買點藥。
藥店的老板熱情啊,你一走進去,告訴他要某某牌子的感冒藥,他不會馬上給你拿,而是會問你有沒有咳嗽,有沒有發燒之類的,然后他會按照你的回答,給你推薦“療效更好”、“價格更貴”的藥。
貴是肯定的,療效最好還是信了,這樣會有點心理作用加成,病好的快點。
這是一種待客風格,還有一種,就是不給你拿感冒藥,反而推銷價格不便宜的維生素,小感冒啦,吃點維生素就好了,巴拉巴拉
從對癥方面來說,這不算忽悠,小感冒吃點維生素片增加免疫力,挺挺也就過去了,只不過從藥店的角度來說,維生素利潤更大。
有一個牛人叫萊納斯卡爾鮑林,他是當前最受尊敬的科學家之一,涉足物理學、結晶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等多個領域,是絕無僅有的跨界大師;他是唯一的一位兩次獨立獲得諾貝爾獎的獲獎人;他被愛因斯坦稱贊為“真正的天才”。
鮑林無疑是每個化學家的偶像,尤其是搞理論化學的。可是當他想作為一個藥劑師向患者開出維生素c的處方時,他無疑得到了美國醫療界極強的抵制和嘲笑。
鮑林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于1970年出版了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一書。書中認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維生素c可以抗病毒。
這本書受到讀者的贊譽,被評為當年的美國最佳科普圖書。
可是醫學權威們激烈反對鮑林的論點,有的說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維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觀點;有的說這對預防或減輕感冒沒有什么用處。
權威部門也紛紛表態,例如美國衛生基金會就告誡讀者,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能預防感冒的說法是證據不充分的;美國醫學協會也發表聲明,維生素c不能預防或治療感冒。
只有個別醫學家及幾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經歷支持鮑林。
鮑林身陷重圍,攻擊他的人說他根本不是醫生,沒資格來談論維生素c防治感冒的問題;還有人干脆把他譏諷為江湖醫生,或說他用維生素c防治感冒是江湖游醫式的宣傳。
尊重他的人則嘆惜他晚年不安分,說他完全可以安享榮耀,可他非要闖入醫學領域,而離開他自己的化學主流太遠。
然而,鮑林不管這些。
1979年,他和主任醫師卡梅倫博士合作出版了癌癥和維生素c一書,建議每個癌癥患者每天服用10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建議癌癥患者盡可能早地開始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以此作為常規治療的輔助手段。
按照兩人的說法他們相信這種簡單的方法,將十分顯著地改善癌癥治療的結果。
但是,權威們更不相信這種觀點。鮑林先后8次向國家癌癥研究所申請資助,以便通過動物實驗作進一步研究,可這位世界知名科學家的每次申請都被否定,他只能靠“許多人資助”來工作,資助人里就包括第三生物制藥。
即使如此,權威機構和權威人士還是聲明維生素c對癌癥沒有價值。
1985年,鮑林又寫了一本有關健康長壽的書。他在談及“一種提高健康水平的攝生法”時,介紹了12項具體步驟,第一項就是“每天服用維生素c,6克至18克,或更多,一天也不要間斷。”
他認為這種攝生法的主要特點就是增補維生素,他自己則是個多年的身體力行者,1985年他寫這本書時,每天服用4片營養物質加上18克維生素c。
鮑林認為,不管你現在年齡多大,每天服用最佳量的維生素都是有益的。他還提出論調從青年或中年時開始,適當地服用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進行一些健身運動,能使壽命延長25年至35年。
如果已進入老年,服用適當的維生素并進行一些健身運動,可以期望使衰老進程減慢,延長壽命15年或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