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作說白了,就是給軟件找茬。
你找軟件的毛病,開發人員還要感謝你,你想想有多爽!
接下來,平均二天就有一家新的環球印刷輸出中心,在不同的省會城市開業。
因為在《印刷技術》上做了整版廣告,劉斌發現環球印刷輸出中心的業務上升得很快。
經過與三位總監的分析,劉斌意識到,廣告的作用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市場需求巨大,這些店開業之后,正好迎合了客戶的需求。
一九九八年,甚至之后的十幾年,只要敢于投錢買印刷設備開廠的,都賺了大錢。
正如后來某位大佬說的:清華燕大不如膽子大!哈佛耶魯不如敢闖敢干!
這句話放到這個時間點,一點都不錯!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目不識丁的老板就在這段時間發家致富,成了后來有名的企業家。
印刷行業之所以會持續增長,一方面是中國這時候開始了外向型經濟,大量出口的貨物都需要包裝和說明書。
同時,老百姓的工資這段時間的上漲速度達到了驚人的10%,所以,對于印刷品和書籍的需求,大幅度增長。
還有,超市里的包裝盒越來越花哨,各類越來越多,這也是印刷行業飛速發展的根本。
劉斌之所以選擇在印刷行業發展,是因為在中國體量較大的行業中,其他行業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
諸如,通訊、醫療、汽車、能源、電力、銀行等等,全都是國有企業為主,因為這些行業關系國計民生,國家主導,才不會出問題。
而在印刷行業,除了新華印刷廠和報紙印刷廠,其余的印刷廠基本都是民營,這個行業整體來說,是民營主導的行業。
畢竟新華印刷廠服務于大中小學課本,報紙印刷廠服務報紙出版,體量在整個印刷行業,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劉斌根據經驗,認為他有機會成為中國的印刷大王,全球的印刷大王,不但不會受到政策的限制,反而會得到相應地支持。
每天下午六點,劉斌都會帶著胡麗晶、劉麗和王穎分析當天的報表。
他發現一家新的輸出中心,只要一周時間,就可以達到當地另外一家老店業務量的九成。
如果不計算折舊,利潤相當,因為新店的人員更加精簡,不像原來的店里有些人員冗余。
這些冗余的人員,都在這次開新店的時候,去幫助新店了,實際是消化了原來的富余人員,又加快的新店的成長。
到十月底的時候,新店已經開了18家。
十月最后一天,輸出中心全國的營業額,幾乎是九月份的兩倍。
劉斌心里清楚,這一方面是新店的選址不錯,還有廣告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年底是印刷行業旺季,業務量增加屬于正常情況。
十月的最后一天,報表出來之后,賬面有了1200多萬現金流。
這是公司已經歸還了銀行500萬貸款之后的現金流,銀行給的是授信,只要自己賬面的現金夠用,自然不需要再付利息了。
這個月實際支出的設備款只有一百多萬,這還是因為北上深是全開照排機,不然成本還要低一些。
對于劉斌來說,他關注兩件事情,一是現金流,一是銷售額。
至于折舊什么的,他反而不關心了,反正那些設備款已經確定了,自己只有多賺錢,才能創造更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