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微上,有人甩出了截圖,圈了好幾個人,只打了三個字,這是誰?
問號的后面,再加上一個經典狗頭,斜眼笑!
滑稽的表情,十分惹眼。
這個人,在網絡上,也小有名氣。平時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種新聞素材,或是挑毛病,或是做成搞笑圖集,供人一樂。
時間久了,他的官微,也有幾十萬的粉絲。
現在,截圖發布,更新了動態消息,自然引來許多人的關注。
“哇,哇,哇!”
看到了截圖的照片,有人迷惑不解,也有人發出了驚嘆。就好像一些網絡的新梗,懂的人懂,不懂的人一頭霧水。
不懂就問,反正會有好心人,給出解釋的……
“哦,原來大名鼎鼎的探險家,居然也是虔誠的信徒啊。”
“我說最近怎么消失了,原來是參觀佛寶去了。”
“慈悲,慈悲……羨慕!”
零星的評論,基本是只看標題,不看內容的人。
真正看了內容,對于整件事情,有足夠了解的人,則是打下了一串串省略號,以表達他們內心的不平靜。
“X國,驚現***寶藏,價值連城!”
“山百合計劃,你所不知道的秘史!”
“寶藏現世,佛寶重見天日!”
“金塔佛龕,消失近百年的佛寶傳奇!”
“佛骨舍利,稀世奇珍!”
幾乎是同一時刻,各大門戶網站,紛紛轉載海外新聞,即時報道。
與央視簡訊相比,門戶網站的新聞,更是十分的詳實。
最關鍵是,由于報道的側重點不同,一些海外報刊,重點于佛寶,或寶藏。但是也有一些媒體,另辟蹊徑,不提事件,重點說人。
“驚世寶藏發現者,竟然是某華裔青年!”
“某華裔在我國挖掘出巨額財寶!”
“一夜暴富的華裔轟動全國,或許要面臨未知的刑罰。”
“華裔青年私挖巨寶,我國即將采取措施!”
正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只要是記者,不外國內,還是內外,都喜歡夸大其詞,通過春秋筆法,描寫一些新聞。
門戶網站翻譯轉載,也不加修飾,甚至還推波助瀾。
一時之間,真真假假的消息,立即滿天飛。普通人看了,自然是或驚嘆,或憤慨,情緒受到了挑撥,起起落落。
但是聰明人,卻透明現象,看到了本質。
“……靠,怎么老是他。”
“濃濃的既視感!”
“才多久呀,這么不消停!”
“國內折騰夠了,又跑到海外折騰了?”
“千億富豪,恐怖如斯!”
一幫網友感慨,隱約之間,竟然有幾分麻木,似是習慣了。沒辦法,主要是王豐,刷屏的頻率太高了,堪比一線明星。
隔一段時間,對方就上搜搜,登頭條。這名字,這人,大家可謂是熟悉透頂。
所以當瀏覽新聞,又看到這人,這名字之時,一些人表示震驚之余,然后又有幾分……果然又是他的淡定。
沒事,習慣就好……
“啊啊啊!”
不過有些人,永遠習慣不了。
“小李,你都已經結婚的人啦,還是這么不穩重。”
辦公室中,趙寧批評道:“一驚一乍的,打算嚇死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