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人,引經論典,拿出了各種實例,以論證自己的觀點。
考古的意義,就在于此。空口說白話,肯定是不行的。
所謂的史實,就是物證,以及文字證明。
在古代,特別是商周時期,許多權貴、祭司之類,喜歡在青銅器皿,以及龜甲、骨片上,刻上文字,以銘記自己的功績。
說白了,就是歌功頌德。
這些文字,就是最初的史料,也是后世人,了解當時歷史的直接證據。
單獨孤例的文字,自然有可能弄虛作假。但是出土了大量的文字,再相互對照、整合,迷霧中的歷史,自然逐漸清晰。
具體的脈絡,也隨之浮出水面。
所以這時候,幾個專家說,類似白骨坑的存在,多數是發生于戰爭之后。
那是由于,人家有切實的例子,可以列舉說明。
這是以史為據,考古的功勞。有現成的經驗,好像數學公式一樣,抓住了其中的關鍵點,直接套用就行了。
同樣的道理,也適應于眼下。
通過幾個特征,一幫專家學者,斷然肯定。
在未知的時期,小村莊附近,肯定發生過重大的戰役。
戰爭中,雙方勢力,以巨象為兵,慘烈的碰撞。具體的戰斗細節,已經不可考證,但是從結果看來,勝利的一方,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數十頭巨象,在戰役中覆滅。
白骨森林,單是這一坑井中,就掩埋了數百人。
也不知道,在附近地區,還有沒有其它坑井。
死傷慘重,足夠說明了,戰爭的可怕……
問題在于,這到底是,哪個時期,哪一場戰役呢?
一幫專家學者撓頭,陷入沉思中。
要知道,在古代,戰爭實在是太頻繁了。有人做過統計,以詳細的數據列表,表明了幾千年歷史中,只有幾十年,屬于沒有戰爭的太平日子。
哪怕是在現代,物質發達的今天。在全球范疇內,還是沒有消滅戰爭。
所謂世界和平,只是崇高的理想。
思索無果,大家決定不等明天了,連夜清點白骨坑。
當下,一幫人行動起來,接力一樣,把坑井中的白骨,以及各種零碎的東西,小心翼翼拾撿出來,標記排列……
王豐也熱心幫忙,在外圍打個雜。
東西多,人又雜,工作十分的繁瑣。以至于,一些人在恍惚中,根本沒有注意到,一些東西無意中消失不見。
就算有人眼前一花,似乎是看到了,一些東西飄浮飛天,驟然消失在夜空中。
他們也最多是覺得,肯定是自己太累,以至于出現了幻覺。
總而言之,大家忙碌到了深夜,把白骨坑清理干凈了,才算是結束一天的工作。
一切東西,全部封存。夜警巡邏,嚴防死守。
確保萬無一失之后,大家才不舍散去。
在城市中,早有人安排了住宿,不會讓大家露宿街頭的。王豐也是,不住小村莊了,而是隨大流,來到了酒店。
舒適的房間,門窗緊鎖。
王豐拉上了窗簾,連燈都沒開,開懷而笑。
謀劃了許久,總算如愿以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