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風好不容易結束了他的答疑解惑,把演員們一個個打發回家。
就發現角落里只剩下于謙了。
“張老呢?回去了?”林清風拿起自己的保溫杯喝水,隨口一問。
于謙搖頭:“說是電視臺的盒飯不咋好吃,買餛飩當宵夜去了。”
林清風便眉頭一皺:
“好家伙,這老人家也不該自己去,隨便打發個誰去不就好了。”
這倒不是說林清風這個班主搞特權,讓演員給自己干活兒。
而是舊的相聲園子的傳統。
前輩老師什么的,給后輩過活兒。
作為回報,后輩就會幫忙做些端茶倒水,提包跑腿的活計。
這個,在那會兒稱之為跟包。
一個大家,一般來說會有兩到三個跟包。
這職位,還是許多人爭著搶著要做呢。
青云社這一后臺,就沒少受張老爺子的指導。
可以說他隨口吩咐誰,都是人家的福分。
但老爺子就是不愛麻煩人,什么事兒都喜歡自己做。
林清風想了想,開口道:
“我覺得我們該招人了,至少那些個票務、清潔、端茶遞水的服務員得配上。”
從前一來是沒錢,二來是沒觀眾閑得。
這些活計都是演員輪換著承擔。
如今一天兩場演出已經夠累了。
再說又不是那會兒那樣的窮酸。
之前是林清風一直沒想起來,畢竟他是班主。
怎么也輪不到他來做這些雜事兒。
而劇社的二把手張老爺子。
他還是那個節儉的性格。
再者說,老爺子也是吃過見過的。
他經歷許多事情。
尤其是相聲這些年的沒落,可以說是老爺子親眼看著的。
他就更容易擔心,現在青云社這樣的熱度,會不會是曇花一現。
如果現在就大量招人。
若是等那一天,相聲又沒人來聽了,這些人的工資,要怎么才能付得起。
但換成林清風,他就沒有那個壓力。
這也是因為,林清風有足夠的自信。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絕對不會讓這段熱度白白消失。
也相信青云社后臺的這些演員。
或者說從一開始,來青云社的觀眾都是沖著他林清風來的。
但是這短時間忙著比賽,林清風的演出排的并不那么密集,來看青云社相聲的人也并沒有減少太多。
照舊一場還是能賣個**成。
只是不像之前那么夸張地連過道都擠滿了人罷了。
那都是這些年的厚積薄發。
這些演員都是經過打磨的珠玉,只等一個契機,就能夠發光發彩,一個個都能夠獨當一面。
只是到底,還不是三頭六臂。
林清風剛嘆了一口氣,就聽于謙開口:
“那個倒不急,但是角兒,你是不是該收徒弟了。”
“就是不收徒弟,也該想想辦法再找點演員。”
這事兒也正是林清風發愁的。
就這么十幾個人,天天連軸轉的講相聲,就是鐵打的也受不了。
這短時間確實是賺了過去不敢想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