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林清風以上次的經驗來看,只覺得這位部長是一位氣場很強,但是慈和的老人家。
所以兩人毫不猶豫就坐下了。
坐下以后卻沒人率先開口,陷入了安靜。
仔細觀察兩人的張部長案子滿意點頭。
最后又是他打破了平靜:
“小林同志啊,你跟任鈞的關系不錯?”
“好好一個相聲演員,都被你忽悠去給你當包工頭啦。”
張部長的聲音里帶著笑意,林清風卻不敢等閑視之。
畢竟任鈞退賽以后的去向,除了他們幾個以外,其實是個謎。
但眼前這位張部長,卻一口道破了。
尤其他的眼神,仿佛能看透人心似的。
叫人全然不敢在他面前說謊。
林清風斟酌了一下才開口:
“因為比賽的緣故,遇上任鈞老弟,算得上志同道合,所以聊得來了些。”
至于說把人忽悠去當包工頭——
“那是他個人的志向,他心里不痛快,讓他先去做點兒想做的事情換換心情也是不錯的。”
而任均為什么會心里不痛快,林清風并沒有說。
他相信,以眼前這位老人的能力,他是心知肚明。
用不著林清風來匯報。
反而容易顯得像在搬弄口舌給楊旗志上眼藥。
雖然林清風確實很看不上這個人的所作所為。
對于林清風的點到為止,張部長確實很滿意。
不愧是他看中的人,有能力有水平的同時,心性也不壞。
只是出了點意外。
原本按照目前的進展,林清風和任鈞這兩組。
不出意外的話,幾輪比賽下來,會成為比賽的一二名。
這也正符合張老的計劃。
林清風和任鈞兩個人,一南一北,作為標桿。
從此配合部門的一些計劃,弘揚傳統文化。
所以,部門其實也有關注任鈞和楊旗志之間的矛盾。
如果說上一次的宋德與林清風之爭,還只是宋德這一個人有問題。
這一次又出了一個楊旗志。
張部長忍不住開始思考,曲協這些年,到底變成了什么樣子。
原本監督曲協以及處理楊旗志的事情,已經被張部長提上了日程。
但楊旗志這個事情,有點難辦。
沒有人是當事人。
張部長并不清楚任鈞的想法,但畢竟是領他入門的師父,又是一起闖蕩的搭檔。
張部長覺得,在處理楊旗志之前,至少要問一問任鈞的想法。
結果還沒來得及,他看好的大將就被另一個大將給挖了墻角。
偏偏在任鈞來提出退賽的時候,張部長就跟他談過了。
想起當時任鈞的眼神與表現,再想一想這段時間下來對于林清風為人處世的了解。
張部長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是他站在任鈞的立場上。
不知道這場比賽的重要程度,也不知道部門對他的重視。
可能自己也會做出和任鈞一樣的選擇。
人活一世,或者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得已。
但是,當有的選擇的時候,為什么不選一個能讓自己快活一點的活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