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一覺睡到了酉時,醒來之后招呼大頭動身上路。
沒人不喜歡收禮,大頭也不例外,不過他此番一件禮物也沒收,只是過了過律政御史威風八面的官癮,吆五喝六,義正詞嚴,搞的自己跟個鐵面無私的清官一般。
對于大頭的作法長生也沒感覺有什么不好,當官兒的就得有個當官兒的樣子,頤指氣使,趾高氣昂固然不太和氣,但是與某些官員喜歡嘩眾取寵,不務正業的搞微服私訪相比,大頭擺擺架子實在算不得什么毛病,至少很真實,不虛偽。
二人是住在客棧里,并沒有往府衙和公所去,可以說走就走,簡單收拾之后二人便策馬出城。
“大人,再去哪兒”大頭打著哈欠問道。
長生沒有立刻接話,天仙觀位于此處東南,而業洲在益州西南,并不順路。
短暫的沉吟過后,長生決定先去天仙觀,因為大頭自長安為扶風真人采購了不少禮物,這些禮物一直掛在馬背上,趕路之時多有累贅。
天仙觀離益州有五百多里,二人策馬疾行,于掌燈時分趕到了扶風真人所在的天仙觀。
天仙觀是太清宗的一處道觀,有著千百年的歷史和傳承,道觀位于巴州歸仁縣東郊的山中,之所以名為天仙觀,是因為這處道觀曾經出現過一位天仙級別的神仙。
天仙觀雖然歷史悠久,卻不似龍虎山那般有著許多教眾,道觀里的殿堂房舍既少且破,連中等大小的道觀都算不上,在道觀之中算是規模比較小的。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雖然天仙觀很是老舊,長生卻不敢怠慢大意,因為天仙觀的掌教扶風真人與老天師張秉一是至交好友,比他長了兩輩兒。
如果按照入世的深淺,太清宗無疑是三清各宗之中入世最深的,說白了就是他們與世人打交道比較多,這處天仙觀雖然建在山上,離縣城卻并不遠,鄉人想來燒香拜神也多有便利。
不過眼下兵荒馬亂,前來燒香許愿的香客并不多,山前雖然有一處破舊的迎客亭,里面卻并無知客道人,二人自山前下馬,大頭背了東西,隨長生步行上山。
與無相寺相比,天仙觀顯得很是寒酸,無相寺上山的臺階足有兩丈寬,但天仙觀上山的臺階不過三尺,而且并不是由整齊的青石鋪就,而是由大小不一的亂石壘砌,不過由于天仙觀存在了多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道觀的道人以及往來的香客已經將石階踩踏的很是光滑。
石階兩側都是茂密的竹林,下午可能下過小雨,山中濕氣很重,道路也有些濕滑。
此時山腰處有炊煙升起,想必觀內的道人正在生火做飯。
不多時,二人來到山腰廣場,與無相寺的廣場相比,天仙觀前面的廣場小的可憐,只能算是一處較為平坦的區域,在廣場正中有個石壇,里面圍著一株兩抱多粗的桑榕。
天仙觀是有院墻的,山門不大,門樓兒很小,山門兩側的磚石上刻著一副對聯兒。
上聯是“道貫古今包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