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輝看到大家都不說話,便首先打破沉默:“我猜測如意公司的老板肯定攜款潛逃了。”
“我擔心如意公司搞的高檔藥物人工培育項目本來就是在玩概念,想以此來進行融資。我打聽過了,這個生態莊園根本還沒有建好,哪來的種植成果?”
汪華剛聽到胡國輝完全否定了如意公司的這個投資項目,臉色有些難看,主要是這個投資項目是他負責的,于是他解釋道:“不排除胡董所說的這個可能性,不過,如意公司目前還在正常運轉中,只是老板暫時聯系不上,也許是在國外出了點問題。”
“半個月前,如意公司的老板還明確表示正常還款不成問題。”
既然知道如意公司的老板炒作期貨巨虧1億元,而且人不在國內,與會人員都傾向于老板跑路了,目前公司的運轉只是一種假象而已。
汪華剛可能也只是在還沒有在最后期限發生最壞的結果前,一種自我安慰或心存僥幸。
大家都是過來人,心里明白這種僥幸的概率太低了。
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委梅杰明則轉換話題:“項目之前對接產品是什么情況?”
具體負責這個項目的部門經理孫凡解釋道:“對應金融產品期限不足一個月,我們公司投資了5000萬元,加上給客戶利息和其他費用,正常兌付資金應該接近5500萬元。”
胡國輝則繼續問道:“郭律師,如果最終如意公司不能按期還款,在法律層面有沒有什么解決辦法,”
風控總監鄭根發是律師,面對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國輝的問詢,連忙說道:“在法律層面的常規操作就是進行起訴,但是如果如意公司的老板已經失聯,估計該轉移的資產已經全部轉移,就算法院進行強制執行,估計拿回來的資金也是微乎其微,同時訴訟周期很長,我們可能耗不起。”
這些話說了等于沒有說,這是基本常識,作為投資公司的高管都知道。
停了停,鄭根發繼續說道:“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如果如意公司到期未還款,追償無果,我們是否可從其對應的會計師、審計師、律師事務所和主辦券商等機構下手,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這倒是一條新的思路。
如果如意公司的老板只是想玩概念進行融資的話,公司的財務報告肯定會進行造假,那么負責出具財務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師事務所就有共同作假的嫌疑。
財務李總監李林也從財務角度表達了自己觀點:“如果情況屬實,如意公司在上半年大舉借債,短期借款會大幅增加。”
“如果貸款資金從用途來看用于生產加工和進行生態農園建造,那么按其周期性情況半年報應該存貨和固定資產有所增加,且負債率會進一步增加。”
“如果老板事先掏空公司,那么大概率是可動用的貨幣資金通過各種形式流出,公司貸款沒有全部用于生產及投資,則數據無法匹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業績直接造假,那么審計師也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