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看出陳西峰疑惑的神情,秦子杰必須對前者有所坦露,互相取得信任,才能在今后共同合作。
當然,秦子杰當過大學老師,還是好為人師的,對于初次成立天一會和天一盟的陳西峰,還是喜歡進行講解。
畢竟無論是資產的規模,還是從商的經歷,秦子杰都能做陳西峰的導師。
秦子杰明確告訴陳西峰在天河系資本里,招募了大量的名牌大學的學生干部和專業人才,以高薪和高度統一的企業文化塑造了一支強悍的隊伍,同時還非常注重企業人才的思想政治建設。
另外,在天河系資本里,還有一套獨特的培訓內容與方法體系,有著嚴格考核執行的青年干部儲備庫,隨時可以“空降”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
這對陳西峰是個很大的啟發,隨著自己公司數量和業務的增多,他明顯感受到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的缺乏。引進和招聘是一個方式,自身進行培養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且對于增強員工的忠誠度、向心力更有幫助。
秦子杰旗下的公司實在太多,他自己介紹如果旗下公司資產按照市值來計算,天河系控股企業總資產已經接近五千億元。
只是秦子杰本人對天河系的控制并不體現在股權上,為此許多人并不知道其真實的身家。
這個情況的透露,讓陳西峰大吃一驚,原先以為自己的資產已經夠多了,現在看來在這些隱性富豪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也許是秦子杰不愿意過多地向十會盟的理事們進行資產透露,也許是秦子杰無意爭鋒,否則的話,秦子杰完全可以成為十會盟的盟主。
接著秦子杰又耐心地向陳西峰介紹了整個天河系的網狀股權架構。他表示,與其它形態的公司股權架構相比,網狀股權架構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即便天河系的核心公司遭遇不測,也不至于影響其它公司的正常運營。
當然,在天河系內部按照業務板塊均有專人負責。
秦子杰主管天河系整體發展戰略、部署重大交易行動以及部分參與對集團成員思想培訓等工作。
其妻主要負責天河系的財務工作,對天河系內龐大的財務部門實行垂直單一管理。
有人則主管天河系的并購工作和協助管理工作;有人負責天河系旗下銀行的經營管理;有人主抓天河系證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有人負責實體企業的經營;當然,還有專人負責對外關系開拓和維護工作。
在具體的資本運作中,這種網狀結構更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上市公司不斷成立子公司,旗下殼公司亦不斷與上市公司成立合資公司,通過相互交易,塑造高科技概念、調節業績或者套取、轉移上市公司資金。
為了進行區分,在天河系資本中,以集團總部各部門、集團各平臺、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加以區分,以免造成混亂,主要是秦子杰名下各類公司實在太多了。
秦子杰強調道:“集團各平臺按照專注領域的不同進行細分,都是獨立運營、專人負責,幾乎每家平臺下面都有十幾家公司。”
陳西峰是個聰明人,聽了秦子杰的一番講解,明白一旦集團做大、資產豐厚到一定程度,必須構建起高效或順暢的管理體系,否則便會阻礙進一步發展,甚至會拖累其發展。
秦子杰的許多做法值得自己進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