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化工生意說起。唐平正轉行做化工生意時,全國的市場正逐步開放,推行一種叫“價格雙軌制”的經濟政策,就是同種商品允許國家統一定價和市場調節價并存的價格管理制度。
這一制度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推行,到九十年代初全面結束。雖然僅實行了十年,但成為了經濟史上一次重要的機遇,許多人通過人脈關系低買高賣而暴富。
唐平正踩中這個風口,他賺到了很多錢。
公開的資料顯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價格從雙軌變單軌之后,年輕的唐平正隨即創辦合成樹脂化工廠并任廠長,又先后創辦了陽林鋼制品廠、樂享積塑等企業。
另外,舉辦合資企業又是唐平正搭上的另一趟便車。當時,政策規定合資公司可以享受額外的稅收優惠。
唐平正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辦了東江省美唐公司,正是由陽林鋼制品廠和香江美麗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籌建的。
這為日后龐大的唐氏集團打下了最初的基礎。
這家公司創立之初,走的是建筑鋼材的生產路線,得益于當時房地產行業的快速升溫,務量堪稱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未,公司產能便上了十萬噸;在新世紀初,美唐公司年利潤超過了十個億,并且引來了國外一家公司的橄欖枝。
經過幾年的盡職調查與談判,國外一家天鋼公司開出了45億元人民幣全部收購美唐公司的價碼,但同時提出的要求是,唐平正繼續為美唐公司工作三年。
收購價款相應分批次交付:達成收購交易后先支付20億元,第一年后支付10億元,第二年后支付10億元,第三年后支付5億元。與其賣掉再為別人工作三年,不如自己接著做,唐平正于是拒絕了天鋼。
主要是心高氣傲的人不愿意寄人籬下工作,而愿意自己做主、自己謀劃。
這場夭折的外資并購,卻意外地啟動了美唐公司的轉型:在與天鋼公司往來交流的同時,已經來公司鍛煉的唐增龍已經到嗅到了工業鋼型材市場的巨大前景。
“我和父親到天鋼公司去,天鋼總裁也過來,互相聊了很多,他的思路、想法讓我受到很多啟發。他也看到我們國家的發展方向,覺得鋼行業需求肯定會逐漸轉向工業。”
“我跟你說,讀萬卷書,都不如行一千里路。”唐增龍對陳西峰說道。
唐增龍看過很多管理書籍,能隨口就說出八佰伴因家族內亂而沒落、豐田因設計創新而賺錢等故事。
為了印證當時的想法,唐增龍陪著父親主動前往幾個國家的同類企業進行考察。半年后,唐增龍在公司內部開了一個管理層會議,提出要轉型做工業型材。
這個超前的想法一提出,舉座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