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過軍訓的人都知道,基本上都是一轉二的義務兵或者第三年第四年的士官會去,實在是因為這玩意太累了,而且還有風險。
首先最簡單的一點,那就是你從受訓者成為了組訓者,剛開始那幾天可能感覺很不錯,等到一個星期之后,每天的口令下達足以讓你話都說不出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下是教官真的有認真的教。
學生因為沒有基礎和紀律性,你需要一遍遍的去強調,而且他們還不一定會聽,所以教官的嗓子就非常的重要。
一天不知道要喊多少次口令,糾正多少個動作,而且有的學生還是愛理不理的,這就很難辦了。
所以一般老士官都不愿意去,只有義務兵和剛升的士官會去。一方面是任務需要,還有一方面就是他們主動想要申請,部隊單位也會樂意支持,畢竟大點的士官都不知道帶過多少次了。
有了如雷貫耳之后,嗓子不僅會少受點罪,自己教導的時候,這些學生也能夠聽的進去,李乘風可不想帶一個沒有紀律的班級。
李乘風清楚的記得自己義務兵一轉二的那一年去帶軍訓的時候,一個班級68個人,因為是專科學校的會計班,所以三個班68個人,有55個是女孩子,男孩子只有一排的數量。
當時不僅是因為人多很累,還有一點就是政策的問題。
軍訓可不是那么好帶的,特別是作風嚴謹的部隊,會有一個大干部在領導,通常都是營長級別的。
下面實施安排的則是排長,在加上幾個老班長和一眾士官和義務兵,這就是一個軍訓的陣容。
而嚴謹的政策則是當時讓李乘風痛苦不已的經歷,在軍訓期間,對教官的要求實在是太多了。
第一:絕對不跟學生有肢體接觸,防止發生矛盾和不好的影響。
就是這第一條,讓無數教官頭疼,因為剛剛軍訓的時候都是調整軍姿,軍姿是特別容易變形的動作,需要教官一直盯著,防止變形。不然易變形,那就成了偽軍,難看極了。
可是如果不肢體接觸的話,怎么去糾正這個動作呢。李乘風當時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輕微的接觸男同學的肢體,糾正好男同學之后,讓男同學去教女同學。然后安排了一個正副班長,負責共同指點,這樣就避免了李乘風自己接觸。
第二:適度訓練,絕對不發生任何安全事故,在面對抗拒心理的學生時,要做好思想工作,而不是按照部隊的條令條例進行強制訓練。
這一點又是讓李乘風當時帶上了痛苦面具,因為一旦有人出現抗拒心理,不想訓練,這個氛圍就會傳染。又因為第接下來的第三條,更是讓李乘風束手無策。
第三:絕對不能和學生發生矛盾和沖突,軍訓不是軍隊,作為組訓者,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出現軍民糾紛這種矛盾,否則這就是政治性的問題了。
這第三看起來和第一條重疊了,但是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第一種是影響,意思是最好去避免,實在不行就不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