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尋三人一直以來都是揚州城內有名的紈绔子弟,名聲也是一片狼藉,對于這些,他們三人從來不在意。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對于吳龍和張亮兩個家伙的詫異,蘇尋是真有點怒其不爭。
此刻,大漢皇庭還沒有科舉制這樣的說法。
入朝為官只要依靠的是“察舉制”和“征辟制”,顧名思義,想要當官就要有人推舉,而且推舉的人必須是郡縣的各級官吏,隨后在統一考試。
因為當朝皇帝信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認為為官者更重要的是孝順廉潔,對于才能方面的考察較少。
所以考試也就流于形式。
這樣的考試形式,對于當官的來說,簡直再好不過了。
只要稍稍打點一下其他的同事,就能讓自己兒子入朝為官,隨后若能再操作一些,讓七大姑八大姨家里的小孩當官,這樣一個家族小團體不就建立起來了么?
到時候撈點銀子這種小事情還不是隨便就能做到?
“是不是這塊料你們都要去,這也是為了你們誒來著想,看看你們都多大歲數了,二十三四歲了,一事無成!”
“每日依靠家里的錢財才能生活,難道不會感覺到羞愧么?”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們家底厚實,能夠養得起你們一輩子,可是你們的人生追求難道就只是混吃等死么?”
蘇尋鐵青著臉。
站在案幾前,對著這兩個紈绔子弟一陣劈頭蓋臉的責罵。
蘇尋的聲音之大,讓外面等候的龜公和姑娘們都嚇了一跳,甚至不敢開門進來更換茶水。
“可是……我們難道還有別的辦法么?”
“是啊,大哥那我們該怎么辦啊?”
吳龍和張亮兩個家伙本就是紈绔子弟,平時仗著家里父輩的榮光還有手下的惡仆,才有膽子在揚州城內囂張跋扈。
除此之外,他們沒有一絲一毫了不起的地方。
此刻,面對上比他們還要“惡”的蘇尋,他們自然被嚇得抬不起頭來。
“很簡單,入朝為官。”
“并且你們要痛改前非,不準在為禍百姓,而要溫良恭儉讓,做個為國為民的好官,至于具體怎么做……你們可以回家看看你們的父親!”
蘇尋嚴厲的說道:“其他的就沒有了,滾吧!”
“是……”
“是。”
兩個紈绔子弟嚇了一跳,最后還是連滾帶爬的離開了。
……
當晚。
揚州城將軍府和尚書府內。
兩個屢教不改的紈绔子弟同時跪在尚書大人和將軍大人面前,哭著說要痛改前非。
在兩家父母的追問之下,他們才說這是受了蘇尋公子的影響。
……
與此同時。
蘇尋心滿意足的回到家中。
一進門就從柔兒嘴里得知陳二貴把二百斤細鹽賣出了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