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維持流程的裁判員宣布食戟需要遵守的規則。
“本次食戟的主要食材就是豆腐!在規定的時間內,雙方需要用豆腐做一道料理,并由三位審判員進行評定,最終得到認可最多的就算獲得食戟的勝利。雙方的賭注分別是......”
等到裁判員好不容易將所有的規則宣布完畢。
久我照紀不耐煩地立刻開始了自己的料理。
不出江夏所預料的,久我照紀果然準備做他拿手的那道麻婆豆腐!
搬了把凳子,江夏直接坐到了久我照紀的料理臺前。
他的料理,并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因此,有很多空閑時間,可以來觀摩一下久我照紀的料理水平。
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一道傳統名菜。
此菜成菜麻、辣、鮮、香、燙、翠、嫩、酥,將川菜麻辣味型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且,在櫻花國非常受歡迎。
知名電視節目《孤獨的美食家》中,主角五郎就最少有兩次進去過川菜料理店,品嘗麻婆豆腐。
說到麻婆豆腐,自然就要說一下這道菜背后的故事。
為大眾所知曉的版本是。
清末同治年間,有個叫陳麻婆的寡婦,在成都碼頭,開了個小館子。
這家店接待的都是拉船的船夫和木工,勞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好好吃飯。
因此陳麻婆就用豆腐和牛肉碎末,研究出來了這道又下飯又補充體力的麻婆豆腐。
但,其實這個故事,還有比較少有人知道的更詳細的版本。
陳麻婆本名陳巧巧。
十七歲那年,嫁給順記木材行四掌柜陳志灝。
新婚以后,小倆口恩愛異常,正因如此,大嫂二嫂在嫉妒中,就有意無意的散播些讒言蜚語。
時間長了,原來對她頗為疼愛的婆婆,也慢慢的由冷落而加以責罵了。
后來,四掌柜陳志灝在一次意外中丟了性命。
從此之后陳巧巧的生活更加悲慘。
無奈之下,她只能獨自出來開店維持生計。
在那個封建年代,陳巧巧的行為,嚴格來說,就是不守婦道的可恥行為。
她的后半生,充滿了來自婆家的壓迫和愚昧大眾的指責。
在傳統廚師老前輩的口中,這道麻婆豆腐,之所以百味混雜,是代表了麻婆這一輩子嘗盡了生活百味。
而其中麻辣味道突出,是表示她被生活的摧殘下,麻木的內心。
所以這道菜,就是那個時代下,一個悲慘女人命運的縮影。
江夏前世雖然是湘菜廚師,但也學過一段時間別的菜系。
他曾經問過教自己川菜料理的老前輩,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老前輩這么回答的。
“你傻啊,當然是瞎編的,你不說個故事,怎么忽悠那些有錢人付錢,你以為他們真的來吃味道的,他們懂個屁,花錢聽故事罷了!”
老前輩一番話,說的江夏茅塞頓開,什么叫作人生閱歷,這就是人生閱歷!
只能說,在前世,廚子因為社會大環境,而被迫改變了這個職業本來的樣子。
刻意用華麗的故事忽悠食客,從而忽視了作為核心的味道。
那些米其林三星,真的有路邊大排檔好吃?恐怕只是付了錢的群眾追求的心理安慰而已!
這一輩子,料理,總算是用味道來分高下了,這是對于料理人而言,最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