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雞和雞長的不太一樣,并不是山上的雞的意思,遠遠看起,其實更像一只鴿子。
它的喙非常尖銳,翅膀下的肌肉組織異常發達,并且具有一定的低空飛行的能力,這使得它的肉富有彈力,非常好吃。
“怎么樣,江夏老師,這食材也有了,快給我們露一手吧。”
夸田清治看著江夏催促到,上山并不能攜帶太多東西,連鍋都沒有,沒有鍋子,這些精致的廚師還能做什么呢。
夸田清治就在等著江夏說出不行的答案,然后,他就可以在眾人面前展示一通,他們常年活躍在山上的人的料理技術。
沒想到,江夏說出的不是拒絕,而是從小勇手中接過了那兩只山雞。
“那行吧。”
廚師,在華夏,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職業了,那時候,鍋碗瓢盆什么的都沒有。
然而,即便是這樣,華夏人依舊通過各種各樣的土方法,研究出了五花八門,味道絕佳的菜品。
江夏要是會被兩只山雞難住,那就太丟華夏人的臉了。
久我照紀也來了興趣,據他知道的,華夏人不用鍋就能做的料理不少。
而以雞作為主材料的,比較出名的,久我也只知道叫花雞,這是一種用泥土裹住雞肉悶燒的料理手段。
不過,叫花雞用的是肉比較肥的家雞,而且,需要特殊的傳熱性好,不容易破裂的黃泥。
用山雞的話,就喪失了那種原本的味道,因為山雞不容易出油,用裹泥巴的方式,不會太好吃。
江夏要做的,自然不是叫花雞,而是非常適合山雞的一種料理手段,吊燒。
古法吊燒雞,是華夏料理中非常貼近自然的一種料理方式。
首先,需要制作出一個能聚熱的容器,在這大山上,遍地都是坑洞。
江夏查看過這里的土質,是導熱性非常差的土種,幾乎就是天然的聚熱容器。
找到一個大小適合的坑,江夏直接在里面燒起火,然后找來了一塊巖石把坑口封好,只留下了一個出氣口。
夸田清治有些看不懂江夏在做什么,要是換他來做,估計就是找個木棍把雞對穿,直接放火上面燒。
好吃又健康。
對于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的荒野探險人士,這種方法的確不錯。
不過,在山上生的明火,火力無法控制,基本上,烤出來的雞肉,都是一塊生一塊熟的,要想全部烤熟,那就會有一些地方燒焦。
野外烤魚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想要追求料理的極致味道,首先就不能用明火。
江夏現在做的這一步,就是給坑里面升溫,讓溫度到達一個比較穩定的界限,充當烤箱的作用。
山雞放血去毛去內臟,江夏完成地很快,一只山雞很快就被洗漱干凈。
只是,讓他意外的是,和他幾乎同時開始的小勇也很快就完成了另外一只雞的處理工作。
這個小子,手很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