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辦了一家翻譯館,就是專業幫人翻譯的公司,但生意慘淡!”馬雨替自己和羅子凌倒滿了酒后,舉杯敬道:“現在是左右為難。中止創業,那前面的投資和所花的精力就打水漂了,繼續堅持下去吧,又不知道會不會變成一直需要投錢的無底洞。”
羅子凌舉杯和馬雨碰了一下杯后,一副先干為凈的樣子把杯中酒喝了,再催促馬雨把酒喝了。
“我有酒,你有故事,”羅子凌拿起酒瓶幫馬雨倒酒,一邊倒一邊樂呵呵地說道:“今天喝酒聽你講故事,不醉不休怎么樣?”
“羅老弟還真是性情中人!”馬雨再舉杯和羅子凌碰了一下后,哈哈笑道:“好,今天就借你的酒,講一下我的窩囊故事。”
“或許十分勵志呢!”
這時候,烤餃也上來了。
兩人一邊喝酒,一邊吃烤餃。
幾杯酒下肚,馬雨的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他先從自己的經歷說起。
1985年,馬雨考上了大學。
他很偏科,外語成績很好,其他成績都是一般般。
因此,他最終選擇了外語系。
憑借著優異的英語成績,馬雨在大學可謂“風光無限”,不僅在大學時期被推選為學生會主席,而且在畢業時有幸成為那屆畢業生中唯一被分配到大學任教的學生。1988年,馬雨從杭城師范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畢業后,去了杭城電子工業學院,任英語老師。
很快,馬雨成為杭城市級的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在杭城翻譯界有了名氣。
改革開放以后,華夏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低工資和前所未有的開放讓華夏的出口貿易井噴,外國人紛紛來華投資。
與外國人打交道,自然需要翻譯。
當時,整個杭城乃至國內都欠缺英語人才。
江南省很多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老板們經常邀請馬雨當他們的專職翻譯。
這個所謂的“兼職”讓馬雨著實不過來,于是他就想到了在杭城成立一個專業的翻譯機構。
1994年1月,馬雨和他的幾個朋友注冊成立了杭城第一家專業的翻譯館,除了自己當翻譯外,還邀請一些退休老師來幫忙,當然,這個幫忙是要付工資的。
“其實,我們的翻譯館就是個小店,所有的員工加起來五個人。”馬雨苦笑著說出這話后,又喝了一杯酒。
羅子凌剛剛要的幾瓶啤酒已經喝光,他馬上喊老板,再拿幾瓶啤酒來。
啤酒很快就拿來,在替馬雨倒滿了酒后,羅子凌催促他繼續說自己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