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沒有先翻目錄,而是淡定地從中間翻開隨便挑了一篇看。
看第一行,寫得真好。
第二行,寫得真棒。
第三行,寫得……
等等,它寫了些什么?
沈瑜干咳了一聲,老老實實翻到了目錄頁,尋找自己的文章標題。
淡定是不可能淡定的,假裝看別人的也是轉移不了注意力的,只能默默找自己的文章,給自己一個痛快才能行。
心如擂鼓,持續提速,然后驟然停跳一拍——
“《微塵》!”
屏息斂氣往旁邊的作者名看過去——
“沒錯了,沈瑜!”
沈瑜幾乎按捺不住地臉上,露出開心的笑意。
這會兒他倒是不著急了,好整以暇地一手撐著柜臺,一手慢悠悠地翻向了自己作品的所在頁數。
記得從前科技高速發展,電子大行其道,傳統又陷入破壞森林資源的譴責后。
總有一種論調說傳統讀物會被電子徹底取代。
甚至同時,不斷倒閉關門的書店都像是在佐證這一點。
但是實際上,油墨味兒和紙張帶來的“書味”,是電子永遠無法復現的。
或許電子會占領絕大部分市場,但是傳統讀本永遠不會消失。
沈瑜的手指輕輕地在紙張上滑過,類似隸書的標題《微塵》二字,把沈瑜的心臟塞得滿滿的。
像是圣誕夜的圣誕襪、生日宴的禮物盒、同桌笑起來的小酒窩,裝著快要滿溢出來的歡喜。
沈瑜深深吸了一口氣:“不能干看,得慶祝一下。”
于是低頭從柜臺下掏出自個兒的包,動作豪邁地拿出了一瓶營養劑,把今日份的所有存糧一口就喝掉了一大半。
真是痛快!
扣扣索索省著喝了好幾天的沈瑜,幸福地喟嘆了一句,低頭享受著雙份開心地看自己的文。
只字未改。
沈瑜看到結尾后有些不確定,再次讀了一遍后心里有些得意:“這么看得起我的嗎?”
雜志社收到稿件后一般都是會提些意見,讓作者回去修改一下。
有些更是直接不通知作者把文改了。
改文這種事其實很正常,跟作者有商有量,基本上都能有個妥當的處理方式。
沈瑜對于改文也沒什么意見,三人行必有我師,編輯們讀過的文章何其之多。
對自己刊物的讀者偏好也要更加了解,提出的意見不說中肯,但絕對不會是故意難為人。
如果青云社那邊提出了合理的改稿要求,沈瑜自覺自個兒也不會拒絕。
但那邊沒有提——
這是不是說明那邊覺得《微塵》寫得特別好,特別完美沒有缺陷,以至于沒有可改的余地?
傻樂的沈瑜開開心心地把青云雜志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摸著自個兒口袋里的筆記本猶豫了下,還是掏出來筆記本把里面的文字錄入了光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