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中間半空中靜靜懸著一塊光影屏,從不同的人的角度看過去,那塊光影屏都是直直的面對著自己,所帶來的沖擊也是直面而來。
《微塵》最終的評等是C-,但是這個等級并不是和其他文章采用一樣的方式得出來的。
因為《微塵》它本身就和其他文章不一樣,經過它治療的病人,在被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治療反應。
這是這么多年以來,千千萬萬文章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國家養心院中心監察室收集了大量地方養心院病人們,接受《微塵》治療后得出來的反應。
有的病人看完《微塵》以后沒什么感覺,甚至覺得這篇文章文筆很垃圾,毫無體驗。
而有的病人在看完《微塵》以后情緒出現了極大波動,這波動給病人帶來了短時間內的應激反應,過后會造成一段時間的情緒低迷,之后情緒病病情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所以實際上在臨床中,《微塵》既表現出了無治療等級的模樣,又表現出了狀態有些奇特的高治療等級的狀況。
國家養心院十分重視這一情況,無數學士專家紛紛趕赴于此進行了研討,但都沒得出個確切結果。
為了避免耽誤正事,國家養心院專家學者們討論過后,決定暫且給予《微塵》以C-的評等。
即承認《微塵》為治療文,但由于治療效用原因,暫時不做高等級論,以免在副作用未知的情況下被有心人濫用,造成不良影響。
劉余慶責編張嘴欲言,末了又閉上嘴,重新醞釀語言。
這的確不知道該怎么說,簡直沖擊他們的三觀。
大家來到這世上,都默認了一定要吃飯才可以活下去。
結果突然有一天出現一個人,他不吃飯也可以活的好好的。
其實大家也可以強行嘗試理解一下,比如人家有其他的能量吸收系統,餐風飲露、天地精華、宇宙靈氣……
但是講真,隨便用個正常人的思維想,這也太扯淡了啊!
同樣的一篇文章怎么可以體現出不同的治療等級?
責編們腦洞大開,紛紛用自己的思維去強行理解。
或許這篇文章有自己的情緒感知系統啥的?
假如它感覺到這個病人很喜歡它,它就樂于釋放自己的治療能量。
如果感覺到這個病人長得丑,它就決定封鎖自己。
再要不就是沈瑜這個作者給他們玩了些什么文字游戲,《微塵》這篇文章其實另有玄機,只有看得懂的聰明人才能治好自己。
這一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畢竟技巧這么一般的文章,基本不會有人有這么大的膽子往青云社投。
沈瑜,一定是個了不得的文字高手!
想想看,當時全網都在討論,滿城風雨,卻硬是沒有一個人看破《微塵》的偽裝,解析出其中的玄機,仍舊把它看成一篇技巧一般的普通文章。
直到最后經過臨床了,才表現出來它鬼神莫測的治療效果。
能做到這種程度,沈瑜估計是個潛心苦讀的老前輩,他琢磨這篇文章,得有幾十年了吧……
果然有些事情不能細想,一細想,就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