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有夢境和原主的記憶加持,文章肯定還是會透露出濃濃的強行凹技巧之態。
想必是個明眼人就能夠看出他沒讀多少書。
陳尋院長接著道:“但是你的說法也沒有錯,在你的教育問題上,我也覺得需要更加用心。其實……這也是大家對你文章當中,體現出來的一些東西的擔憂。”
“大家都希望教會你更多的知識,讓你對于技巧的運用更加得心應手。但是又害怕教會你的知識,反而會掩蓋掉你的靈氣。”
“你的文風前所未有,讓人耳目一新。你的文章,尤其是那些贅余的片段,能夠帶給人一種別樣的感覺。我們在想這是不是一種新的技巧,可每次試著去總結,又發現無跡可尋……”
沈瑜閉嘴不言。
情感和主旨可不是一種文章技巧,它貫穿整篇文章,融入文章的每一個字句,最終沒有一處是它,但又沒有一處沒有它,純粹在無形中動人。
要在一篇文章當中捕捉到它,頂多指出它在文章的哪一處表現得特別的濃烈,哪兒是點睛之筆。不能像某個技巧一樣精準地抓出來關在籠子里。
或許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談下去,也談不出個所以然,陳尋院長伺機繞回了主題。
“沈瑜你多大了?現在的經濟基礎,方便再回來讀個大學嗎?”
其實現在上大學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星幣。
國家福利基本上將上大學的錢都給包圓了。
所以這才說上,大學不努力就是在浪費國家資源。
陳尋院長問這句話,純粹是在打探沈瑜現在的狀況。
畢竟成年人不比小孩子,小孩子自由自在,想干嘛干嘛,念書頂多就耽誤一下看動畫片。
成年人很多都是要養家糊口的,作為家里的依靠,他們可不能夠像年輕時那樣說走就走。
沈瑜沒有聽懂陳尋院長這話背后的意思。
說經濟基礎,他就真的在想自個兒卡里頭那十萬剛出頭的星幣。
十萬讀個大學應該也差不離了吧?
雖然感覺上大學會很忙,沒什么兼職的時間。
“夠的。我今年高三。”
陳尋院長沒有具體去猜測過沈瑜的年紀,不過如果是念高三的歲數,那還是讓陳尋院長對他文章當中青澀的技巧運用有所諒解。
“那就巧了,我這通訊的確沒打錯,你這可是特招最佳年紀。”
沈瑜薅了一把頭發,說心里沒有一點蠢蠢欲動那肯定是假的。
但是隨之而來的擔憂也不能忽視。
一來陳尋院長的意思很清楚,他現在就是以一個私人的身份來詢問一下,頂多加以勸導鼓勵。
實際上能不能特招還是一個未知數,他只能盡他的力。
二來是現在這世界的大學管得實在是太嚴了,這無疑是會耽誤沈瑜原本規劃的計劃時間。
普通的升個大學還好,混在人堆當中,老師也不會注意。
可是要是特招去逍遙院,那絕對是會被摁著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