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還是各位老師綜合起來的精粹版答案,沈瑜有時候拿到答案了以后,簡直震驚到廢寢忘食地,用如饑似渴來形容都不為過。
法度在文章當中居然還能夠這樣用!
技巧還可以和內容如此融合在一起!
陳尋院長:“寫文章這種事情,與其不斷的從前人的文章中找經驗,不如自己動筆去寫一寫。”
“你覺得你現在想法很多,不知道該挑哪一個寫,那么你就每一樣都寫出一個梗概來,在你腦中過一遍。這樣等你真正下筆去寫的時候,落下的第一個字就會確定到底你想寫哪一個故事。”
沈瑜很是誠懇的表示受教了。
然后毫不心虛地接受了陳尋院長發過來的新書單。
雖然他也覺得陳尋院長他說的很對,他等會兒也的確是要自己去寫,但是這并不妨礙這一份珍貴的書單,他得收下。
他也很想看看這個世界的作者們想要鼓舞人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畢竟在他的印象里頭,這些作者們都是可勁兒折騰自己的主角,完全看不出有哪里鼓舞到他們了。
不過換個角度想想,這樣鼓舞不到主角,倒是或許能夠鼓舞到讀者。
畢竟無論是誰看到某個人比自己慘這么多,同情憐憫之余,都會下意識的有一點點小慶幸吧。
這跟善良不善良無關,是人性的自私問題。
陳尋院長繼續諄諄教誨,循循善誘。
聯想起最近“兄弟院校”們對他的羨慕嫉妒恨,陳尋院長到底還是按捺不住問了沈瑜一句來不來入學。
他問這一句的時候,本來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他可算看出來了,這孩子年齡小,心事兒可不少。
可能他沒什么壞心思,但他對這個世界有種天然的防備,這讓他做一些決定的時候,會顯得有些過分謹慎。
他也能夠察覺到這一缺陷,于是有時候盡力彌補的時候,又容易用力過猛,導致有時候做出的決定又有些幼稚。
陳尋院長:“這事兒不著急,我也就順嘴一提而已,你才高三,哪怕高考考完了再提都行……”
沈瑜:“行。”
陳尋院長:“什么?”
沈瑜:“我非常想進逍遙院求學。”
最無所事事的就是網友們,逍遙院公布了預招生名單的事,本來只是一直關注這份名單的人群之間的小范圍事兒。
但因為沈瑜,瞬間發酵成了社會討論問題。
各種聲討或者支持不必多說。
漸漸的,網友們開始討論起了另一個問題。
沈瑜這家伙最近出現的頻率也實在是太高了吧?
誰能想到沈瑜這個名字的出現只是在兩個月前呢?
——我這個暑假兩個月,前一個月叫沈月,后一個月叫瑜月,整個假期就叫沈瑜假。
——帶回家的書全都沒有看,該學的知識全都沒有學,整個暑假唯一知道的知識體系就是沈瑜這家伙是怎么出現怎么被嘲又怎么逆風翻盤的。
——這家伙就是個錦鯉成精的吧,你看看這一次,又是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