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感慨也是必不可少的:“你這才出道多久啊,居然就敢往蘊華社那邊投文章了。不過這篇文章也值得你大膽一試,不然的話,投到青云社那邊就浪費了。”
沈瑜聽到《奪命》等級的時候,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振奮當中。
腦海里的靈感,如同終于把壓在泉眼上的巨石給挪開了一樣,不斷往外涌。
的確是可以的,如果把技巧和情感充分的融合了起來,那么治療文的等級也會逐步向高級趨向于穩定,那么就可以基本解決“試藥”的問題。
畢竟從人道主義看,他們對他的治療文最大的顧慮就是。
一旦病人對這篇治療文不感冒,那么就會完全無治療效果,從而耽誤病人寶貴的治療時間。
可是如果現在他,能夠充分將技巧和情感融合起來,讓治療文的等級達到一個穩定的新高度。
那么就算病人對這篇文章不感冒,沒辦法達到最高治療效果,也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不用擔心做了無用功。
沈瑜有猜測文學作品的緩解作用是怎么起效的。
這個世界的文章基本以純技巧型為主,但是技巧與情感完全分開似乎也不太可能。
所以他們的文章是以純技巧型為主,技巧里頭略微夾雜著淡淡的情感為輔。
由于他們的文章里頭技巧占據主導,所以他們的治療等級就趨于穩定。
沈瑜的文章里頭也有技巧,也有完整的故事內容。
所以他的治療文在經過情感與技巧的充分融合,以及他自己的筆力提高以后,治療文等級也不會完全的不存在,也會有穩定等級。
但想要治愈達到最高的治療文等級,可能得病人他自己的情感與文章當中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當一個人與某一樣事物建立此聯系的時候,他對這樣事物的感情就不一樣了。
就像人剛剛從肚子里生出來的時候,其實對外界的口味是沒有概念的。
但是由于他的生活環境的原因,慢慢的就會形成湖南人愛吃辣,廣東人好吃甜的特色,并逐漸的在他們心中被定義成家鄉的味道。
等到他們離家多年在外漂泊,都已經習慣了他鄉的口味。
但是一旦他們吃到熟悉的菜色,那么瞬間心里就會用上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文學作品把這種情感理解為鄉愁,其實何嘗不是人與這種口味因為聯系而產生了一種共鳴。
沈瑜去為某個人特別定制一篇文章,無疑就是為了讓這種聯系建立得更為精準而牢固,從而確保最高治療等級發揮效果。
他的猜測無疑是正確的,每一篇他特別為某一個人定制的那篇文章,對于那個人的治療效果都能夠達到最高等級。
王姨如此,嚴醫生也是如此。
沈瑜心臟砰砰的跳了起來,他覺得,他好像觸摸到了他之前一直不敢去舉起來的那一面旗。
甚至以他現在的力量,他已經有稍微舉起這面旗的能力。
誰年少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能夠做世界的主宰?
覺得自己能成為人上人,覺得自己非常的了不起。
雖然這種想法中二了一點,但是年少的時候,就是這么的自信啊。
只是后來被生活錘多了,終于也現實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