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一個出乎意料的人,倒是對網友的評論進行了回復。
@白倫越教授:我倒覺得他寫長篇沒有什么不好,短篇的確可以在短暫時間內,積攢起足夠的經驗和腦洞,但長篇無疑會更加鍛煉人,因為長篇會要求一個作者對世界觀、文章節奏、情節進展、明線暗線等等方面有一個宏觀上的把控。這是短篇的快節奏做不到的。如果沈瑜真能夠寫好長篇的話,那么無疑對他日后的短篇事業是有添磚加瓦的功效,這是一件大好事,我想不通你們為什么要阻止?
白倫越說的話特別的有道理,長篇創作的確是非常鍛煉作者的寫作能力的方式。
然而他沒有搞明白的是,大家阻止沈瑜寫長篇,并不是因為擔心沈瑜寫長篇,會阻礙他寫作能力的進展,而是擔心其他,其中尤以寫作時長為最。
然而恰巧這一點白倫越教授是無法理解的,或者說他能理解,但是無法贊同。
畢竟他們這些研究人員研究某一個項目的時候,十年八年那可是常事兒。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研究某一樣事物,卻沒能夠研究出來。
只能將這研究的結果傳給下一代,一代又一代地攻破同一個難題。
這樣的人十分可敬,也十分的難能可貴。
于是吃瓜群眾們雖然焦灼的不行,但是這會兒看到反對意見以后,也沒有一股腦的把自個兒的火全部撒他身上。
而是很理智的跟他掰事實,講道理。
可是他們講道理的對象,可是一向最擅長于盤邏輯的白倫越。
很快網上就形成了兩大陣營,開展了一次沈瑜究竟應不應該寫長篇的辯論賽。
一方是完全反對的網友。
一方是表示贊同的白倫越教授。
雙方人數懸殊,但實力卻相差無幾。
白倫越教授實力演繹了,什么叫做逍遙院里頭出來的教授一個能打十個,一張嘴能抵千軍萬馬的實力。
沈瑜在網上觀戰的時候,看著白倫越教授列出來的無數支持他去寫長篇的證據,恍惚之間差點覺得自個兒不去寫長篇就是個罪人。
這張嘴……也著實太可怕了吧。
不過很多想法也都寫到他心里去了。
沈瑜的確是想更好的鍛煉自己寫作能力,才想寫長篇的。
當然也有一個原因是沈瑜從前就是寫長篇的,他怕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以后寫短篇寫多了,他就失去了以往寫長篇的靈氣。
畢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無論什么事情都需要勤加練習。
而且沈瑜覺得,很多厚重的感情,都需要相應的篇幅來承載,用短篇很難概括完全。
他現在想要做到情法交融這一概念深入每個人心中,那么就必須讓十分匱乏對文章中情感的感知的大家,充分體會到什么是文章當中的情。
這時候他如果寫一本長篇,在做好充分的鋪墊以后,架構出一個合理的世界,用文中世界的真情,引動真實世界的真情。
讓所有的讀者在體會到文中的感情以后,與自身的感情產生共鳴。
那么絕對對于余韻派的發展,又是一個好勢頭。